進博會遇大咖 | 施一公 郭廣昌同臺對話:人類能不能活到120歲?
中國食品藥品網 記者 陸悅 報道 科技的進步能否讓人類延年益壽呢? 11月7日,首屆進博會現場配套活動"全球動力:共筑健康夢想"世界健康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在論壇的高峰對話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和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就科學如何應對生命挑戰進行了深刻討論。兩位從企業家、科學家的不同視角分享了對該話題的看法。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 施一公
"我們無法預測未知生命過程,也無法解釋未知的生命過程。人體衰老是一個自然過程,不管有沒有病,器官都會衰竭?,F在的生物醫藥和技術發明等,都是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范圍之內更好地享受生活,并沒有延年益壽。‘’針對“我們能否活到120歲?"的問題,施一公先潑了一瓢冷水。
"然而,在2015年科學家決定用現代的生物技術CRISPR去改變心臟衰老的問題——現在來自豬二代的心臟已經在靈長類身上正常運行了90天以上。如果一切順利,樂觀一點,也許兩三年之后,豬的心臟就可以源源不斷給人提供。這是不可思議的一項進展。"
施一公認為,健康的身體和延年益壽是人類的夢想,正是這樣的夢想驅動著人類在科學技術上不斷探索,從大學、科研院所的基礎研究,到強大的前沿應用研究,最后通過生物醫藥企業轉化為產品,服務于人類。
"基礎研究是所有藥物研發的源泉。西湖大學從事基礎研究以及從研究到應用、造福社會的轉化。我們非常希望和企業建立新型的關系,利用西湖大學多學科交叉的創新性環境,與創新科技企業加強合作。讓大學教授參與企業創新,同時希望企業里的科學家能在大學兼職。雙方合作推動科技創新,幫助科技成果轉化成造福于人和社會的產品,推動社會往前發展。”施一公介紹。
復星國際董事長 郭廣昌
"我們都在討論老年社會的到來。的確會有很多的負擔。原因就是現在很多科技,是讓你'活著',卻是痛苦地'活著',需要社會救助。而我們需要的是,健康地活著。"郭廣昌介紹。
"復星的愿景是能為全球家庭打造一個'健康、快樂、富足'的幸福生態系統。復星在進博會上展示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CAR-T細胞免疫療法,都是用于治療癌癥的技術。希望通過努力,讓癌癥成為慢性病,攻克更多疾病,讓更多人有健康快樂的生活。"郭廣昌認為,在科技研發上,既要加強自主創新研發,持續加大投入,也要在全球整合資源,與全球最好的企業、最好的高校加強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通過政府、高校和企業各司其職,相互合作,共同助力健康中國。
"相信健康的活到121歲,應該很快能到來。"郭廣昌樂觀地表示。
(責任編輯:宿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