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破獲一起特大微整型假藥案 涉案金額超3億元
圖為查獲的麻膏。胡小麗 攝
抓獲犯罪嫌疑人21名,扣押肉毒素、麻膏、水光針等假藥及無注冊證醫療器械共計130多個品種,數量約27萬盒(支),涉案金額超過3億元(人民幣,下同),11日,浙江省公安機關在嘉興舉行“2.23”特大系列生產、銷售微整形假藥案新聞發布會,對案件進行通報。
圖為查獲的肉毒素。胡小麗 攝
據介紹,該案系新型網絡犯罪,涉案人員多、產品種類多、跨省跨區域、犯罪鏈條長,是近年來浙江省破獲的又一起重特大案件。
圖為海寧市公安局副局長陸高峰。胡小麗 攝
今年2月,浙江海寧公安民警通過網絡巡查發現,有人通過微信朋友圈在銷售肉毒素、麻膏、玻尿酸等微整形產品,通過排摸發現暫住在當地的安徽籍女子馬某榮有涉嫌售假行為。
經初步偵查,民警發現馬某榮長期通過微信等方式向他人銷售微整形產品,并從中牟取高額利益,銷售范圍遍及國內多個省市。
隨即,民警前往馬某榮租房中檢查,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馬某榮的租房內沒有任何藥品或醫療機械。經查,馬某榮已在網上銷售美容產品近一年時間,并發展線下微商多達百余人,在日常交易中,馬某榮下家訂貨后,都是江西、河南等地的供貨商直接發貨給下家。
鑒于案情復雜,海寧警方迅速成立專案組,并以馬某榮為連結點,順藤摸瓜,從江西楊某、河南曾某鎮等上級供貨商這兩根“藤”開始下手開展偵查工作,經一個多月的偵查,民警最終鎖定了犯罪嫌疑人江西楊某、河南曾某鎮等團伙組織架構。
今年4月,海寧警方成立6個抓捕小組,分赴江西、河南、廣東、安徽等地對涉案人員開展同步抓捕,一舉搗毀囤貨倉庫3個,抓獲犯罪嫌疑人馬某榮、鄭某彤等8人,查獲“白毒”“粉毒”“黃麻”等假藥3100余盒,同時查獲德瑪萊斯+、貝拉斯特+等無注冊證醫療器械25000余盒。
來不及休整,民警又先后分赴吉林四平、廣東深圳等地,成功抓獲國內頂級代理商吳某、楊某等5人。經審查,上述嫌疑人交代了大部分假藥及無證醫療器械產品均為境外供貨,通過國際物流非法走私進來。
據了解,這批非法走私的醫療產品主要包括瘦臉針、水光針、美白針以及麻膏。其中的麻膏引起了專案民警的注意,在所有供貨商中,只有江西的鄭某彤、廣東吳某出售麻膏,一罐麻膏的重量在500克至1000克不等,但鄭某彤等人的進貨價僅為30元至50元不等,明顯低于市場價格,如果算上國際物流運輸成本,根本沒有利潤空間,但鄭某彤為什么還要銷售呢?
“經過專業機構鑒定,查獲的這批麻膏是一種粗糙的仿制產品,屬于沒有相關資質,質量不達標的假藥。”海寧市食藥環大隊民警馬世超告訴記者,查獲的這批麻膏,雖然看起來來自境外不同的地區或國家,其實成分、配比均一樣,只是包裝不同而已。
馬世超稱這類假藥的利潤相當可觀,以1000克重量的麻膏為例,其生產成本在20元至30元,但經層層代理后,價格可達500元至600元,非法利益高達10倍以上。
據嫌疑人交代,這些麻膏主要通過微信進購,但這個微信號已經停用,于是專案組民警趕到湖南長沙,以物流點為切入口進行蹲點式偵查,隨后在當地山村發現一幢兩層的樓房,并在該樓房內發現了多臺生產機器,以及一些原材料。
根據前期偵查得到的確切情報,海寧警方抽調30余名警力,兵分7路對涉案團伙成員及生產窩點、囤貨倉庫進行同步收網,成功抓獲以周某華為首的生產假藥嫌疑人8人,當場繳獲大量假藥、生產設備和生產原料。至此,這起特大生產、銷售微整形假藥案成功告破。
“麻膏主要是用于臉部局部麻醉,用量過多,易導致過敏反應或心臟病、高血壓患者窒息。另外,像瘦臉針、水光針、美白針等一般都流入了三、四線城市的小型整容機構,其中的醫生大多屬于無資質的游醫,存在操作不規范的情況,很有可能導致消費者臉部殘疾或眼睛失明。”馬世超說。
海寧市公安局副局長陸高峰介紹,消費這類微整形產品的一般是那些去不起正規美容機構的女性,或年齡在20歲左右的大學生,安全意識普遍淡薄,銷售者則法律意識淡薄,馬某龍甚至對自己銷售的物品都未見過。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陸高峰強調。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辦理中。(記者胡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