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治療:控制病情要趁早
目前,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及干燥綜合征等風濕性疾病的人群數量龐大,但由于風濕病的癥狀復雜,很多人甚至有些非專科醫生也無法識別,難免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沒有到風濕免疫科進行專科治療,相當一部分患者被誤診,得不到及時規范的治療,最終導致病情加重甚至致殘。
因此,風濕病被很多人稱為“疑難病”“不治之癥”,甚至是“不死的癌癥”,令人聞之色變。那么風濕病真的這么可怕嗎?難道風濕病真的治不好嗎?
治療藥物主要有三大類
其實,風濕病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這么可怕,一般都可以通過藥物來進行治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陳適表示,臨床上治療風濕病的藥物主要可分為非甾體類抗炎藥物(NSAIDs)、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緩解病情的抗風濕藥物(DMARDs)三大類。
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是風濕病治療中常用的對癥藥物,它的作用主要為解熱、消炎和鎮痛,以達到減輕炎癥反應的目的。常用的藥物包括布洛芬、雙氯芬酸、萘普生等;腎上腺皮質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質激素,因為這類藥物有較強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所以成為治療各種風濕性疾病的一線藥物,尤其是對于一些結締組織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等,都可以作為首選的治療藥物;而對于緩解病情的抗風濕藥物,一般是具有緩解和阻止關節炎和結締組織疾病進展的作用。此類藥物起效較慢,因此又可稱之為慢作用抗風濕藥(SAARD)。另外,由于不同的SAARD具有對不同免疫成分的抑制作用,所以又可叫做免疫抑制劑。此類藥物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疾病活動度降低,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使病情能夠長期穩定或進展緩慢。
除了上述這3種藥物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對癥治療的藥物,比如氯喹類藥物。這類藥物也可以廣泛地用于各種風濕疾病,包括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等疾病的治療。
以控制和緩解病情為目標
陳適表示,對于大多數的風濕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干燥綜合征等,均難以徹底治愈,目前的藥物只能是緩解疼痛、減緩病情的發展。
但這并不代表風濕病無藥可醫。陳適表示:“只要能夠及時發現病情,并嚴格按照醫生要求規范用藥,絕大多數風濕病患者的病情都可以在幾個月內逐漸緩解,而不是連續反復波動,即活動性癥狀和體征逐漸消失,這比不治療的效果好很多。而且,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患者完全可以減少服用藥物的種類和劑量,使自己在服用維持量藥物的情況下保持關節不變形,即‘無病’狀態,甚至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如果沒有緩解,則說明醫生的治療方案應該調整,或是患者沒有遵照醫囑。”
不過,陳適補充道,具體的治療效果也要因人而異。對于大部分風濕病患者來說,通過積極的藥物治療,可以使疾病完全控制和緩解,但也有一小部分人群由于疾病過于兇險,治療效果可能較差。對于不同種類的風濕病,治療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有些疾病可能難治一些,還有些可能治療風險較大。
重在早期、規范化治療
當前,風濕病的治療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患有風濕病的患者越早確診,就越容易實現規范化治療,對疾病的預后也有很大幫助。因此,陳適建議,患者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了持續性關節疼痛,尤其是關節的腫痛不消時,就應及早到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一旦確診后,應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并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另外,由于風濕病屬于慢性疾病,到目前為止還不能徹底根治,因此往往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服藥,所以切忌不能因為癥狀的減輕就自行停藥,而應該聽從醫生的指導。”陳適強調。
一般來說,風濕病的治療可以改善疾病預后,保持關節和臟器功能,解除有關癥狀。如果在經過治療后,病情還是沒有得到控制,多半是由于用藥不規范造成的。用藥不規范不僅不利于疾病控制,嚴重的話甚至還有可能發展造成殘疾,給患者帶來極大傷害。因此,治療風濕性疾病,千萬不要輕信一些小廣告的虛假宣傳,而應該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達到病情完全緩解的治療效果。
陳適表示,雖然風濕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危害極大,但只要做到早期診斷,及時并長期堅持規范治療,一般情況下能很好地控制病情。
(責任編輯:)
因此,風濕病被很多人稱為“疑難病”“不治之癥”,甚至是“不死的癌癥”,令人聞之色變。那么風濕病真的這么可怕嗎?難道風濕病真的治不好嗎?
治療藥物主要有三大類
其實,風濕病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這么可怕,一般都可以通過藥物來進行治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陳適表示,臨床上治療風濕病的藥物主要可分為非甾體類抗炎藥物(NSAIDs)、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緩解病情的抗風濕藥物(DMARDs)三大類。
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是風濕病治療中常用的對癥藥物,它的作用主要為解熱、消炎和鎮痛,以達到減輕炎癥反應的目的。常用的藥物包括布洛芬、雙氯芬酸、萘普生等;腎上腺皮質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質激素,因為這類藥物有較強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所以成為治療各種風濕性疾病的一線藥物,尤其是對于一些結締組織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等,都可以作為首選的治療藥物;而對于緩解病情的抗風濕藥物,一般是具有緩解和阻止關節炎和結締組織疾病進展的作用。此類藥物起效較慢,因此又可稱之為慢作用抗風濕藥(SAARD)。另外,由于不同的SAARD具有對不同免疫成分的抑制作用,所以又可叫做免疫抑制劑。此類藥物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疾病活動度降低,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使病情能夠長期穩定或進展緩慢。
除了上述這3種藥物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對癥治療的藥物,比如氯喹類藥物。這類藥物也可以廣泛地用于各種風濕疾病,包括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等疾病的治療。
以控制和緩解病情為目標
陳適表示,對于大多數的風濕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干燥綜合征等,均難以徹底治愈,目前的藥物只能是緩解疼痛、減緩病情的發展。
但這并不代表風濕病無藥可醫。陳適表示:“只要能夠及時發現病情,并嚴格按照醫生要求規范用藥,絕大多數風濕病患者的病情都可以在幾個月內逐漸緩解,而不是連續反復波動,即活動性癥狀和體征逐漸消失,這比不治療的效果好很多。而且,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患者完全可以減少服用藥物的種類和劑量,使自己在服用維持量藥物的情況下保持關節不變形,即‘無病’狀態,甚至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如果沒有緩解,則說明醫生的治療方案應該調整,或是患者沒有遵照醫囑。”
不過,陳適補充道,具體的治療效果也要因人而異。對于大部分風濕病患者來說,通過積極的藥物治療,可以使疾病完全控制和緩解,但也有一小部分人群由于疾病過于兇險,治療效果可能較差。對于不同種類的風濕病,治療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有些疾病可能難治一些,還有些可能治療風險較大。
重在早期、規范化治療
當前,風濕病的治療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患有風濕病的患者越早確診,就越容易實現規范化治療,對疾病的預后也有很大幫助。因此,陳適建議,患者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了持續性關節疼痛,尤其是關節的腫痛不消時,就應及早到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一旦確診后,應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并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另外,由于風濕病屬于慢性疾病,到目前為止還不能徹底根治,因此往往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服藥,所以切忌不能因為癥狀的減輕就自行停藥,而應該聽從醫生的指導。”陳適強調。
一般來說,風濕病的治療可以改善疾病預后,保持關節和臟器功能,解除有關癥狀。如果在經過治療后,病情還是沒有得到控制,多半是由于用藥不規范造成的。用藥不規范不僅不利于疾病控制,嚴重的話甚至還有可能發展造成殘疾,給患者帶來極大傷害。因此,治療風濕性疾病,千萬不要輕信一些小廣告的虛假宣傳,而應該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達到病情完全緩解的治療效果。
陳適表示,雖然風濕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危害極大,但只要做到早期診斷,及時并長期堅持規范治療,一般情況下能很好地控制病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