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發類和祛斑美白類產品首次選用注意進行過敏性測試 重慶市發布2023年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 3月29日,重慶市藥監局網站發布《2023年重慶市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提示,為避免嚴重化妝品不良反應的發生,消費者在首次選用染發類和祛斑美白類產品時應進行過敏性測試。
總體來看,重慶市化妝品不良事件報告數量和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量穩步增長。2023年,重慶市共收到《化妝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6811份,同比增加20.72%,其中嚴重報告6份,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為212份,同比增加20.45%。《報告》指出,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增多,并非說明化妝品安全水平下降,而是意味著監管部門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全面,對化妝品的風險更了解,風險更可控,對化妝品的評價更加有依據,監管決策更加準確。
《報告》從多方面對2023年收到的《化妝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進行了分析。
從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來源來看,2023年報告來源以醫療衛生機構為主,有6135份,占90.07%;其次是化妝品經營者,有518份,占7.61%;個人報告10份,占0.15%;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報告1份,占0.01%;其他報告147份,占2.16%。
從化妝品引起不良反應的類型來看,常見的化妝品不良反應包括化妝品接觸性皮炎、化妝品光感性皮炎、化妝品痤瘡、化妝品毛發損害、化妝品唇炎、化妝品蕁麻疹、化妝品皮膚色素異常、激素依賴性皮炎和化妝品甲損害等。上報的化妝品不良反應中,以化妝品接觸性皮炎為主,有6239例次,占89.09%。
從引起不良反應的化妝品分類來看,涉及的6927個產品中,普通化妝品5299例次,占76.50%;牙膏13例次,占0.19%;特殊化妝品1615例次,占23.31%。普通化妝品中,以護膚類為主,有3763例次;其次為潔膚類,有776例次;香水類最少,僅有22例次。其他為未進行二級分類的普通化妝品1例次。特殊化妝品中,排名前三的分別為祛斑美白類785例次,防曬類488例次,染發類195例次。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指出,染發類和祛斑美白類產品更易導致嚴重化妝品不良反應。2017至2023年期間,2017年僅收到1份嚴重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2020年未收到嚴重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其余5年均收到了染發類和祛斑美白類產品導致嚴重化妝品不良反應的相關報告。《報告》提示消費者在首次選用相關產品時進行過敏性測試的必要性,以避免嚴重化妝品不良反應的發生。
此外,《報告》還從患者/消費者性別分布、患者/消費者年齡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劉鶴)
(責任編輯:常靖婕)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