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各市餐飲安全亮點展示
▼沈陽市
創建“校長陪餐+家長監督”制度全面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工作,開展專項檢查。加大督導檢查工作力度,全年共計督導檢查240家,實現全市學幼食堂總量10%的抽查比率。對全市317家小飯桌經營單位進行了全面排查整治,停餐取締57戶,規范106戶。
推行“校長陪餐+家長監督”機制。沈陽市在渾南區建立了“校長陪餐+校園食品安全家長協管員”制度并在全市進行推廣。以鐵西區、和平區和大東區為試點,實施學校食堂“互聯網監管+明廚亮灶”監管工作,實現通過手機APP實時監控學校食堂后廚情況。
創新監管模式,實行網格化智慧監管。將2731家學校及幼兒園食堂納入食品安全網格化智慧監管體系,做到責任到人。廣泛開展宣教培訓工作,組織開展四期全市校園食品安全培訓會,共計培訓2500余人次,實現全市重點學幼機構培訓全覆蓋。
▼大連市
把“閑人免進”的后廚“曬”到網上
聯手美團、餓了么兩家網絡訂餐平臺開展“凈網明廚、封簽送達”行動。在全國率先將“明廚亮灶”延伸到外賣平臺,2019年完成200家網絡供餐單位試點。推行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封簽,杜絕餐品在配送過程中受到二次污染,累計共發放“食安封簽”224萬張。
“以網治網”,整治網絡訂餐平臺亂象。通過信息化技術,做到自動監測、智能化證照信息比對,快速分析證照真假、超經營范圍等10項違規類型。營業執照未公示率下降到0.36%;許可證未公示率下降到1.87%,已經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持續推進網絡訂餐食品安全治理工作。與美團外賣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建設“共建、共享、共促”的管理模式。“凈網明廚、封簽送達”新餐飲全鏈條綜合治理舉措活動獲“全國2019年餐飲安全治理十大創新舉措”和“2019餐飲安全治理舉措創新獎”。
▼鞍山市
創新開展“明消餐具”工作
在全市餐飲單位開展“明消餐具”工作,將餐具消毒從后廚搬到桌面,把住餐飲安全關鍵關口。
明消餐具是指將餐飲用具(杯、碗、碟、筷)的消毒過程展示給即將就餐的消費者的操作過程。主要采用蒸汽消毒、煮沸消毒、消毒柜(箱)消毒三種方式推進。具體來說,是指餐飲服務單位在消費者就餐前,由服務人員利用蒸汽鍋、煮水鍋、電磁爐、消毒柜(箱)等用具,在消費者在場的情況下,面對消費者將餐桌上的餐具整體進行消毒后,再分發給消費者使用的操作過程。
2019年5月,鞍山市在10余家大型餐飲服務單位率先啟動了“明消餐具”工作,通過召開現場推進會、示范引導等方式,已形成“示范一批、帶動一批”的良好效應。目前,全市餐飲單位實行“明消餐具”的已達到199家。
▼撫順市
聯合督導強化校園食品安全
扎實推進春秋季校園食品安全建設工作。壓實校園主體責任,做好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制作校園主體責任公示板,并聯合撫順市教育局開展聯合督導。
全力做好中高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制定《中高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對城區15家中高考考點食堂開展考前食品安全檢查,并在中高考期間開展巡查。
認真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成立專項整治組,先后檢查23所校園食堂、11家校園周邊超市及餐飲單位,對發現的5個方面80項具體問題進行了通報。整治行動中全市出動執法人員1773人次,檢查學校食堂、供餐單位及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871戶次,抽檢食品290件,約談40戶,責令改正38戶,警告12戶,有力保障了校園食品安全。
▼本溪市
全鏈條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強化全鏈條監管,有效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以風險防控為重點,對風險等級為D級的學校食堂、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實施重點監管。建立督導督辦工作制度,定期向教育局、衛健委、民政局發放《食品安全通報函》。在桓仁滿族自治縣等旅游景區重點大型餐飲單位實行“三定”“五把關”監管模式。同時,完善基層監管體系,發揮食安辦作用,形成區、街道、村(社區)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網格體系。
探索科學化信息化監管方式。自主開發了本溪市市場主體責任落實自助系統,實時監控索證索票、“兩證一報告”情況,適時掌握企業購銷信息,優化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管模式。
加大宣傳力度,為食品安全建設年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利用宣傳欄、電子顯示屏、公益廣告、車載廣告等宣傳本溪市食品安全聯合整治取得的成果。
▼丹東市
強化海島景區食品安全監管
針對丹東市海島景區外地游客腹瀉事件相對集中的突出問題,丹東市政府食安辦成立市海島景區食品安全調研組,對大鹿島景區開展實地調研。
通過對島內195家食品經營單位經營場所、經營海產品品種及來源以及近三年旅游旺季腹瀉高發情況、食品衛生學現場采樣檢測等調查分析,發現海島景區游客腹瀉人群主要集中在內陸游客,引起腹瀉的主要問題是餐飲加工環節不能完全殺死致病菌,部分餐飲單位條件差,從業人員缺乏食品衛生知識,使用不新鮮食材等,還有水土不服、自身個體差異等因素。
針對存在的問題,丹東市政府食安辦強化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落實,加強島內食源性疾病治療和監測,健全食品安全信息通報機制,全面落實屬地黨委、政府責任,切實提高旅游景區食品安全質量和水平。
▼錦州市
嚴查嚴辦違法違規行為
開展大型聚餐和團餐備案工作。創新餐飲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形成“六要”管理模式,即要在旅游旺季來臨之前加強培訓;要對大型聚餐和團餐活動進行備案登記;要提前介入,進行前期審查;要對承接單位進行風險提示;要指導季節性營業的餐飲服務單位進行食品安全自查;要建立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事故名單,并向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進行通報。
保持高壓態勢持續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深挖案件來源,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嚴懲不法分子。對錦州市松山新區某餐飲單位無證經營行為開展調查,沒收違法所得57萬元,罰款1059.61余萬元。對兩家第三方平臺開展追繳罰款,分別追繳10萬元罰款。
圍繞全市“創城”“創衛”工作,開展餐飲環節食品安全大檢查工作。共檢查餐飲服務單位326家,存在食品安全隱患90家,發現問題329項次,粘貼整改告示90家。
▼營口市
推進旅游景區食責險
加強部門聯動,形成執法合力,保障旅游景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以自查、飛檢、巡查、規范、宣傳為主要方式開展旅游景區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印制了1萬份食品安全溫馨提示宣傳單、宣傳冊,下發到旅游景區食品餐飲單位。在旅游旺季到來之前,與五部門聯合開展執法震懾行動,一舉取締無證、無照食品餐飲經營戶3戶,立案4起,罰款10.5萬元,有效打擊了旅游景區的違法經營行為。
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出臺《營口市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在蓋州市白沙灣景區百家海鮮農家院及海鮮飯店中集中開展了責任險的試點工作,切實提升了食品行業抵御經營風險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食責險成為政府強化、優化本地區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的助手和“眼睛”。
▼阜新市
建設“陽光餐飲”工程
實施餐飲安全智慧監管,建設“陽光餐飲”工程,全面提升安全監管質量和水平。“陽光餐飲”工程主要是通過展示后廚操作過程(全程監控)、公示食品安全信息(公開食品進貨來源、餐飲單位證照等)、社會公眾參與評價等方式,促進餐飲服務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實現社會共治。同時,在“陽光餐飲”APP添加投訴舉報平臺,實行“一個平臺解訴求”,重點打造符合阜新實際的“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平臺”,構建市、縣(區)、基層所、執法人員、生產經營業務、社會公眾六級網絡系統,輻射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全覆蓋智慧監管體系。
目前,阜新“陽光餐飲”平臺入駐業戶已有2156戶,全市首批選取401家風險點較高的學校、幼兒園食堂、養老機構食堂、大型餐飲單位實施可視監管。
▼遼陽市
探索破解網絡訂餐監管難題
線上線下同步審核,嚴把網絡餐飲入網關。對美團、餓了么兩家第三方涉餐網絡平臺6家分支機構及8家配送餐企業進行了約談及現場核查,完善商家審核制度。針對超范圍經營行為、線上線下許可證不匹配等問題開展集中整治,線上線下聯動查處,共排查整治網絡餐飲服務商戶1307家。
投放20萬只食品安全封簽,做到一餐一封簽,杜絕餐品在配送過程中受到二次污染,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獲得“全國2019年餐飲食品安全治理舉措創新獎”。
突出風險,全面規范學校食堂。全市175家校園食堂落實《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達標率100%,色標管理、“餐飲4D管理”規范化達標率100%,食堂“明廚亮灶”改造達標率100%,完成電子追溯系統數據上報率100%,食品安全責任險投保率100%。
▼鐵嶺市
加強餐飲具洗消安全監管
開展餐飲具洗滌劑專項整治工作,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餐飲服務環節餐具洗滌劑專項整治工作。
整治期間,重點對大型以上餐飲企業、學校機關食堂、托幼機構、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等單位使用“無證”餐具洗滌劑違法行為開展監督檢查,主要檢查使用餐具洗滌劑的餐飲企業是否按要求執行進貨驗收制度,使用的餐具洗滌劑是否取得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等內容。
整治過程中,共檢查餐飲單位3972家,約談103家餐飲單位負責人。通過整治活動的開展,進一步促進全市餐飲企業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提高餐具洗滌劑質量安全水平,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朝陽市
把好農村食品安全關
打通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關好農村集體聚餐“安全閥”,確保了農村餐桌上食品安全。
摸清情況,集中治理。對全市190戶農村集體聚餐承辦者全部建立檔案,定期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治理,對承辦者和農村食品安全協管員進行食品安全培訓450人次, 368名從業人員取得了有效健康證明,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190份。
強化監管,加強指導。強化對農村集體聚餐監督檢查,嚴禁采購、使用過期變質和“三無”食品及亞硝酸鹽等,督促落實餐飲具清潔消毒等制度,共現場指導447戶次。同時,結合農村自辦宴席的特點,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應急處置機制,進一步明確了食品安全事故責任。
▼盤錦市
積極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堅持風險管控,嚴守食品生產經營關口。食品污染物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監測點覆蓋率達100%,餐飲單位“明廚亮灶”達95%。建立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機制,制發統一銷售憑證“一票通”,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全領域免費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堅持問題導向,專項治理取得實效。建立健全農村食品安全“三關”管理機制,推行“三小”企業標準化管理、“五小”承諾制,加強農村地區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有效解決農村“三無”產品等五類重點問題。
著力解決私立幼兒園、養老院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制定《關于明確部分領域食品經營行為市場主體資格的意見》,依法依規發放供餐服務中心營業執照,徹底解決私立幼兒園和養老院無證經營問題。
▼葫蘆島市
加強“農家樂”食品安全監管
“農家樂”作為一種旅游發展的新興產業,在葫蘆島特別是東戴河新區得到迅猛發展。葫蘆島市采取了多項舉措,規范其經營行為。
對經改造符合條件的業戶核發證照;對暫不符合要求的業戶采取備案登記加強監管。與“農家樂”簽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承諾書,上門進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宣傳。提出“農家樂”業戶不許為游客加工自備海鮮,加強海鮮和水果以及生冷食品同食易造成腹瀉等常識宣傳等具體要求。
進一步優化“農家樂”許可準入服務,促進“農家樂”不斷提升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每年旅游旺季,在東戴河新區巡視和摸排“農家樂”餐飲單位食品安全,隨時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目前,東戴河新區“農家樂”持證經營基本達到全覆蓋。
(責任編輯:郭正)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