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藥療重視三細節
目前,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常用藥物有:骨轉移抑制劑、骨形成刺激劑和骨礦化類藥物。其中,骨礦化類藥物中的鈣制劑和活性維生素D,以及骨轉移抑制劑中的雙膦酸鹽在臨床應用較多。使用這些藥物時,應重視以下三個細節,以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細節一:挑選鈣劑服用時間
王女士因患“骨質疏松癥”,醫生給她開了鈣片,為了防止遺忘,她都會在早飯前服用鈣片。
【點評】
鈣劑是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常用藥物,有些患者習慣在飯前服用鈣片,其實這種方法欠妥。
鈣劑品種繁多,按其成分可分為無機鈣和有機酸鈣。含鈣量最高的是無機鈣中的碳酸鈣,實際應用也最多。碳酸鈣在酸性環境下吸收更好,而食物的刺激能使胃酸分泌增多,碳酸鈣的吸收效率提高。因此,碳酸鈣宜在進餐時與食物一起服用,或者飯后立即服用。
葡萄糖酸鈣、枸櫞酸鈣等有機酸鈣無需胃酸幫忙促進吸收,不必與食物同服。同時還要注意,含草酸多的蔬菜(菠菜、莧菜)減少鈣的吸收,盡量避免與鈣劑同時進食。
細節二:勿忽略定期監測
患者李某,女性,55歲,因患“骨質疏松癥”服用碳酸鈣片及活性維生素D,兩個月后發生乏力、惡心、嘔吐,查血鈣高于正常,考慮為服用鈣劑及維生素D導致“高鈣血癥”。
【點評】
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是治療骨質疏松癥的“黃金搭檔”,二者配合,可為機體骨骼補充鈣質,促進鈣的吸收,抑制骨的破壞。
但有些患者只顧埋頭服藥,未遵醫囑按時監測血鈣和尿鈣。而這兩種藥的聯用可能會發生鈣攝入、吸收過多,引起高鈣血癥和尿鈣升高。高鈣血癥時,人體會出現乏力、惡心、心律失常等癥狀;尿鈣升高引起泌尿系統結石。所以補鈣時不僅要多飲水,以增加尿量,還要同時監測血鈣和尿鈣濃度。
細節三:謹防“躺著中槍”
患者姜先生,61歲,因“骨質疏松癥”遵醫囑服用阿侖膦酸鈉。每次服完后就躺下睡覺,結果出現惡心、胸骨后燒灼樣疼痛。醫生考慮為阿侖膦酸鈉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
【點評】
阿侖膦酸鈉屬于雙膦酸鹽類藥物,臨床較為常用。雙膦酸鹽是目前作用最強大的抑制骨破壞的藥物。因其對上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主要不良反應為胃部不適、惡心、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潰瘍等。如服藥后立即平臥,藥物可反流至食道造成食道黏膜損傷,可謂“躺著中槍”。
另外,雙膦酸鹽類藥物與食物,尤其是含鈣食物同時攝入時,吸收率較低。所以服用雙膦酸鹽時,宜清晨空腹以200毫升溫開水送服,服藥后30分鐘內及當天第一次進餐前不宜躺臥。有活動性上消化道潰瘍或出血者慎用該藥,有食管憩室和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忌用。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