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用藥強調“多兵種作戰”
10月20日是“國際骨質疏松日”。眾所周知,骨質疏松癥已成為一個世界范圍內日趨嚴重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但是,由于民眾對骨質疏松癥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大多自購藥品治療。因為自我用藥治療不規范,大多數骨質疏松患者的治療效果都不盡如人意,骨質疏松所導致的腰背痛、骨折已成為老年人健康的嚴重威脅。
藥物選擇注重個體性
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抑制骨吸收和促進骨形成。臨床上選用藥物時,須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合理選擇藥物,實行個體化治療的原則。選擇骨質疏松的藥物治療可以從以下的兩方面去考慮。首先,要考慮這個藥物是否適合所要治療的患者,要從藥物的適應證、副作用以及禁忌證等多方面考慮。第二,從患者的角度來考慮,如患者的年齡、性別、女性絕經時間、骨質疏松的程度以及合并有原發病或者有沒有一些并發癥等。
任何疾病的藥物,都有一定的規則可以遵循,對于抗骨質疏松的藥物治療也有臨床診療指南,我們可以根據這個指南初步選擇治療藥物,包括基礎措施和藥物治療。在基礎措施中,有加強飲食、注重運動、避免不良生活習慣、防止跌倒等,治療藥物有鈣劑、維生素D和其他的抗骨質疏松藥物,如何合理搭配以達到較好的療效,是臨床治療的一門藝術。
鈣劑和維生素D是基礎用藥
適量增加鈣攝入,可減緩骨的丟失、改善骨礦化。我國營養學會推薦成人每日攝入800毫克鈣,這是獲得理想骨峰值、維護骨骼健康的適宜劑量。如果飲食中鈣供給不足,可選用鈣劑補充。絕經后的婦女和老年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1000毫克,但是我國老年人平均每日從飲食中獲取的鈣僅約有400毫克,因此還應補充500~600毫克,相當于2袋牛奶提供的鈣量。
維生素D缺乏時可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增加骨的吸收,從而引起或者加重骨質疏松。適量補充維生素D有利于鈣在胃腸道的吸收。而且,維生素D還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從而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風險。成人每日攝入維生素D應大于200單位,年輕人因為經常曬太陽、做運動,所以不一定要補充。老年人因缺乏日照、攝入和吸收障礙,常有維生素D缺乏癥狀,故推薦劑量為400~800單位/天。使用期間應定期監測血鈣和尿鈣,酌情調整劑量。
如果患者已有骨質疏松,或者已有骨量減少并伴有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或者已經發生過脆性骨折,只補充鈣和維生素D就顯然不夠了,應該開始服用抗骨質疏松藥物,包括抗骨吸收藥物和促進骨形成的藥物等。
雙膦酸鹽類可以有效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降低骨轉化。研究表明,阿侖膦酸鹽可明顯提高腰椎和髖部骨密度,顯著降低這些部位發生骨折的危險。有極少數病人服用后發生藥物反流或食道潰瘍,因此,為盡快將藥物送至胃部,降低對食道的刺激,應在早晨空腹時以200毫升清水送服;用藥后30分鐘內不能進食,以免影響藥物吸收;30分鐘內不能平臥,以免增加食道不良事件。有食管炎、活動性潰瘍,以及長期臥床的患者慎用;腎功能不好者禁用。
降鈣素類可抑制破骨細胞的生物活性、減少破骨細胞的數量,降低骨質疏松患者的椎體骨折發生率。此類藥物的另一突出特點是能明顯緩解骨痛,對骨質疏松性骨折或骨骼變形所致的慢性疼痛有明顯效果,因而更適合有疼痛癥狀的骨質疏松癥患者。包括噴鼻劑和注射劑兩種,使用時無明顯禁忌,偶有過敏現象。
雌激素類只適用于女性患者,能抑制骨轉換、阻止骨丟失。臨床研究已充分證明,雌激素能降低骨質疏松癥患者骨折的發生危險。尤其適用于有更年期癥狀的女性患者。有雌激素依賴性腫瘤的患者、血栓性疾病、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活動性肝病和結締組織病患者禁止使用,患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雌激素依賴性疾病的患者慎用。
促骨形成藥主要有甲狀旁腺激素,用于嚴重的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該藥小劑量使用時,有促進骨形成的作用,能有效地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發生的風險。但是大劑量使用時,反而會對骨不利。因此,使用劑量不宜過大,治療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18個月。治療嚴重骨質疏松時,可首先使用促進骨形成的藥物,以后改用抑制骨吸收的藥物。用藥期間要注意監測血鈣水平,防止高鈣血癥的發生。但是此類藥物目前市場上還比較少。
氟化鈉也具有一定的促進骨形成的作用,但同時會增加骨骼的脆度,容易引起骨折,臨床很少使用。
“單打獨斗”療效有限
抗骨質疏松癥治療,如果只用一種藥“單打獨斗”療效很有限,要有效抗擊骨質疏松,必須強調“多兵種作戰”。有時候可以通過聯合使用一種以上的藥物,進而達到更好的抗骨質疏松的療效。如抑制骨吸收的藥物就有二磷酸鹽、雌激素、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和降鈣素,這四種藥物都是常用的;另外還有促進骨形成的甲狀旁腺素等。臨床聯合用藥必須規范。
臨床常用的聯用方案有以下幾種:
鈣劑+維生素D:老年性骨質疏松治療的基本選擇,藥品價格便宜,易于長期服用。
鈣劑+維生素D+二膦酸鹽,或鈣劑+維生素D+降鈣素:骨質疏松治療的最常用手段,3種藥物聯合,可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并避免彼此不足。有一定經濟承受能力的患者可選擇這種組合。
雌激素+“1”:即雌激素+維生素D;雌激素+二膦酸鹽或雌激素+降鈣素,適用于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研究證明,在雌激素治療的同時聯合應用維生素D、二膦酸鹽或降鈣素,可獲得單純應用雌激素治療更好的臨床療效,且雌激素有效劑量減小,不良反應發生率下降。
相關鏈接
骨質疏松癥的危害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系統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細結構被破壞,表現為骨的脆性增加、骨強度下降導致骨折危險性升高的一種骨骼疾病。骨強度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骨密度,二是骨質量。現在有很多研究都以骨密度作為基準,是因為目前骨質量沒有儀器來測量,而我們臨床中經常使用的抗骨質疏松的藥物也是通過提高骨密度來治療骨質疏松。患有骨質疏松癥的人極易發生骨折,即使是輕微的跌倒、創傷或無外傷的情況下也容易發生骨折。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發生之前,通常無特殊臨床表現,因此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該病女性多于男性,尤其常見于絕經后婦女和老年人。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