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見成效
本網訊 2006年,湖北省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06年全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和省政府辦公廳批轉的《2006年全省食品安全監管行動方案》,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深入推進食品安全各項工作,全省食品安全形勢趨于好轉,全年沒有發生Ⅱ級以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安全保障水平有所提高。
一是全面建立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各級政府層層簽訂食品安全責任狀,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各級行政“一把手”的任期目標責任制和政府年度考核目標,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武漢市實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決制,黃石市政府出臺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各部門層層簽訂目標任務責任書,建立起橫抓到邊、縱抓到底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該省還加大督查力度,年初分解食品安全目標任務,年中組織專項督查,年底開展綜合評價檢查,促進各地、各部門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責任。
二是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全省組織開展了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整治劣質奶粉、規范黃花菜生產經營、凈化農村食品市場、保障夏季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集中專項整治行動。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各地共出動執法人員46.2萬人次,檢查食品生產經營戶66.4萬戶(次),檢查農資經營門點5.3萬戶(次),取締無證照生產經營戶8700多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680多個,取締私屠濫宰窩點127個。全省公安機關共受理非法經營食鹽、制售假冒保健食品等涉及食品安全的刑事案件18起,有力打擊了涉及食品安全的刑事犯罪活動。
三是著力提高農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農村食品安全工作,把保障農村食品安全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為抓手,著力提高農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按照市場化運作、政策引導、政府推動的原則,不斷推進以配送中心為龍頭、鄉鎮店為骨架、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食品安全流通網絡,已在76個試點縣、市新建或改造比較規范的農家店4000多家。黃岡市、神農架林區已啟動農村食品安全“三網”(監管責任網、群眾監督網和現代流通網)建設試點工作。各地、各部門積極組織開展農村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對無生產許可證經營食品、餐飲及經營摻雜售假,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地點和無產品合格證(三無產品)等違法行為進行了堅決查處,改善了農村食品安全環境。
四是整體推進食品安全各項工作。一是加快了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步伐。全省獲得農業“三品”認證產品達到1786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405個,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1381個。二是嚴把食品生產加工市場準入關,力促食品生產企業調整結構和技術升級。三是加強食品經營主體自律制度建設。全省有84家商場、超市和大型批發市場被認定為“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點”,全省食品經營主體已建立自律制度的約占經營者總數的30%。四是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綜合治理,開展100所食品衛生安全示范學校和200所周邊綜合治理示范學校建設活動。
五是積極探索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一是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步伐。隨州市、仙桃市作為省政府確定的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城市,按照“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市場化運作、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試點工作已全面展開。仙桃市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框架已經形成,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制度和政府監管信用網絡,搭建了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隨州市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體系15項制度,開展了創建“十佳食品安全誠信企業”品牌活動。二是不斷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體系。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湖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并作為省政府23個專項預案之一。省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辦公室起草了《湖北省重大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和《湖北省食品安全事故風險隱患排查方案》,編制了《湖北省食品安全監測預警及應急處置系統建設項目》,為2007年全面推進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奠定了基礎。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