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慎重確診 規范治療
我國癲癇的發病率較高,目前約有900萬癲癇患者,每年還會新增40萬患者,兒童患病率高于成人。有關專家指出,雖然癲癇的發病率在兒童中比較高,但對其診斷一定要慎之又慎。
■癲癇帽子不能輕易戴
家住北京南城的2歲的曉月,近日患感冒,發燒,還出現了口吐白沫、眼球上翻、全身僵直等“抽風”癥狀。而且這種情況在一年內已經是第三次出現了,每次按壓人中穴位1至2分鐘可以緩解,緩解后孩子沒有任何異常。家長擔心曉月患有癲癇,就帶她到北京天壇醫院兒科就診。
兒科主任高寶勤給曉月檢查后認為,她的情況屬于高熱驚厥,不是癲癇,并告訴家長不要太擔心。高寶勤介紹說,由于兒童神經系統功能尚未健全,大腦皮質對皮質下的抑制還不完善,動力定型未能牢固建立和內抑制過程減退等,孩子發熱時很容易出現驚厥。此時,需要嚴格與癲癇區別,不要輕易給孩子扣上癲癇的帽子。據統計,約3.5%的人曾經有過一兩次驚厥發作,其中癲癇患者僅占0.5%。另據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癲癇病區負責人丁成赟博士介紹,在癲癇中心就診的患者中,約有20%左右最終診斷不是癲癇,而只是一些非癲癇性發作,如暈厥、心因性發作等等。
高寶勤建議,曾發生過驚厥的孩子發熱時,可服用安定或本巴比妥類藥物,至熱退后三天停服。孩子驚厥發作兩周后,可以到有條件的醫院就診,查腦電圖,必要時進行神經影像學檢查。有時,對癲癇的診斷很困難,需要反復斟酌,結合各方面輔助檢查綜合考慮。高寶勤提醒,切忌有病亂投醫,盲目給孩子用抗癲癇藥物。
高寶勤還提醒,由于小兒特別是新生兒癲癇發作癥狀不典型,如家人發現小兒有不明原因的呼吸暫停、面部肌肉抽動、眨眼、吞咽動作、肢體小的抽動等,一定要及時找專業醫師就診以明確診斷。
■不規范治療后果很嚴重
高寶勤介紹說,很多成年人癲癇是由小兒癲癇遷延而致,孩子被確診為癲癇后,一定要及時治療,因為癲癇長期發作會造成腦部損傷,而且癲癇長期發作也會給藥物治療帶來困難。特別應該強調的是,癲癇患兒應該到具有神經科條件的正規醫院接受規范的治療。
丁成赟也強調規范化治療的重要性。他說,癲癇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具有長期性、發作性、難治性等特點。從理論上講,70%~80%的癲癇患者可以通過正規的藥物治療得到控制。然而,北京天壇醫院癲癇門診統計資料顯示,在接受藥物治療的癲癇患者中,高達70%的人沒有得到有效規范的治療,從而使病情拖延不愈,甚至轉變成難治性癲癇。這也是我國癲癇患者人數眾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丁成赟介紹說,目前我國的癲癇患者很多沒有得到規范化治療,其原因大致如下:患者盲目就醫,沒有意識到找正規醫院和專科醫師就診的重要性;我國醫務人員中癲癇專業醫師水平參差不齊;癲癇醫療市場復雜,藥品品種較多,所謂的“祖傳秘方”真偽難辨,患者又往往容易相信這些“祖傳秘方”,而對正規治很差;規范的治療標準未得到嚴格執行。
丁成赟說,癲癇明確診斷后,應該首先選擇藥物治療。癲癇藥物使用最好有癲癇專科醫師的指導,主張單一藥物治療,患者不要擅自減藥、換藥或停藥;癲癇患者大多需要長期服藥,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醫生應盡量為患者選擇價格較低的藥物;對于用藥物難以控制的癲癇,應對患者進行綜合評價,及早考慮到神經外科手術治療。
■藥物療效不佳可用手術治療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中心癲癇病區主任張建國博士介紹說,通常藥物難治性、頑固性癲癇可以考慮采用神經外科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但確定癲癇患者能否手術,還需要進行正規的術前檢查和評估,一般癥狀性癲癇,特別是伴有腦組織結構性改變的癲癇,手術效果比較好,其中顳葉癲癇被公認為是手術效果較理想的。
癲癇主要是由于大腦的神經元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所致。這些異常放電的神經元被稱為“致癇灶”,手術就是要切除由神經元組成的“致癇灶”,達到從“源頭”治療癲癇的目的。
但對于位于大腦功能區的“致癇灶”,是無法用手術切除的,因為這樣會導致患者腦神經功能障礙,出現偏癱等癥狀,影響生活質量。因此,這樣的患者可選擇阻斷癲癇“傳導徑路”的手術方法,從而控制癲癇發作,減輕癥狀。
對于無法明確“致癇灶”準確位置的患者,也可通過迷走神經刺激手術的方式,降低大腦神經元興奮性,減少發作次數、減輕發作程度。
張建國說,隨著功能神經影像學的發展和電生理技術的進步,對“致癇灶”的定位越來越精確,將使得更多的癲癇病人可以通過手術受益。
但張建國說,手術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一般情況下,術后患者病情不太穩定,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繼續堅持服藥兩年左右。對于兩年內不再出現癲癇發作的患者可以逐漸減藥直至停藥;對于仍有癲癇發作的患者還需藥物控制。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