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心靈的哮喘
趙云終于圓了大學夢。在金秋季節里,他跨進了外地某重點大學的大門。入校后,迎接他的是緊張的軍訓生活。不久后的一天晚上,他突然氣喘氣急,被同學們送到了醫院,醫生說他是哮喘發作。
病情緩解后,醫生在與他聊天時得知,他3歲時,父親因車禍去世,此后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對他可謂是百般照顧,疼愛有加。他在母親的羽翼下生活了十幾年,對母親懷有深深的依戀之情。考上大學后,他不得不遠離朝夕相伴的母親,只身在外地獨立生活。學校里,緊張的軍訓、同學間的陌生、生活的茫然“無助”……使他格外地思念母親。發病那天,訓練結束后,他覺得腰酸背痛,全身像散了架一樣,連晚飯也沒有吃,就早早地上了床。一個人躺在床上,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壓抑,真想大哭一場。不久,他突然覺得胸部憋悶、呼吸不暢……
【點評】
趙云離鄉別母,由一個處在母親呵護下的孩子突然變成需要自立的大學生,這使他的心靈失去了依賴。當他感情上得不到滿足,又不能以哭泣和叫喊來發泄內心的壓抑時,就轉換為哮喘的急性發作。心理學家認為,這種哮喘發作是一種心因性哮喘。
初三學生小英,學習刻苦用功,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家長和老師對她考進市重點高中都抱有極大的希望,她自己的自尊心和好勝心也極強,決心拚搏一下,以最優異的中考成績來回報家人和老師。中考前幾個月,她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復習功課,唯恐發生任何一點疏忽而影響成績。可就在中考前一天晚上,她突然覺得胸悶,覺得“空氣中氧氣少”,隨即呼吸困難,痛苦異常。爸爸媽媽立即將她送進醫院,結果,她因哮喘發作而住院治療。
【點評】
小英在家長、老師的“極大期望”中和自己的“高標準”目標下,進行著高度緊張的復習,產生了嚴重的考試焦慮情緒,過重的心理負荷使她在中考前發生了心因性哮喘。
夜深了,天空下著毛毛細雨,路上已沒有什么行人,琴匆匆地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這一段路近來不太平,以往下夜班時都由愛人勇來接她。今天,勇感冒發燒,不能來接她了。黑暗的夜幕下,她獨自一人行走著,恐懼感襲上心頭,似乎周圍的黑暗中到處都充滿著危險。突然,琴覺得身后有“沙沙”的腳步聲,不禁心中大驚,既不敢回頭張望,也忘了叫喊,只是慌亂地加快了步伐。誰知“沙沙”聲卻緊隨其后。“糟了,果真遇上壞人了!”她緊張得氣都喘不過來了。當她終于叩開家門時,已是四肢無力,呼吸急促。給她開門的勇見她面色蒼白、氣喘氣急的樣子,嚇了一跳。聽她粗粗地說了情況后,勇從門后拿起一個木棒到門外巡視了一下,未見有絲毫異常。回到屋里,勇發現琴的鞋子上粘著一片塑料紙,不禁笑道:“你這是自己嚇自己。看你鞋子上粘的啥?”琴喝完勇給她端來的開水后不久,哮喘癥狀也消失了。
【點評】
琴的緊張恐懼心理使她體內釋放出大量的組織胺和乙酰膽堿,引發了喉頭水腫、環狀肌痙攣,使大量的粘液阻塞在支氣管內,出現了心因性哮喘。
小學四年級學生小明長得結結實實,身體一向很好。那次數學課上,他偷偷地看連環畫,被老師發現后,將他叫到黑板前演算習題。這下他可慌了神,站在黑板前好一會兒,就是算不出來。全班同學都在看著他,老師也用嚴厲的目光盯著他,他羞愧地站在黑板前,恨不得腳下有個洞趕緊鉆進去。他覺得手心和頭上在冒汗,胸口堵得厲害,不由得張開嘴大口大口地喘起來……老師發現了異常,趕緊將他送到醫院,醫生診斷他是“哮喘發作”。
【點評】
有些人面臨緊張、激烈的場面,受到強烈的情緒和精神刺激時,會誘發哮喘或使原有的哮喘復發。據統計,哮喘兒童中,約50%是由不良心理因素造成的。看驚險電影、電視鏡頭;平時受父母溺愛,突然受到責罵;成績不好,被老師批評等,都會引起哮喘發作。
類似的事例在生活中和臨床上還有很多。例如,一位與吸入某種花粉有關的哮喘病人突然看見花瓶中插著一束含苞欲放的鮮花,頓時“如臨大敵”,哮喘發作,當得知那是一束假花后,哮喘很快就平息了;一位哮喘病人在候診室內排隊就診時,鄰座的病人哮喘發作,自己也就隨之發病;某哮喘病人總是隨身攜帶著平喘氣霧劑備用,但外出時從未發作過,這次出差卻忘了帶,結果剛上列車就發病了;某新娘對初次性生活過度緊張恐懼,在新婚之夜突發哮喘而不得不去醫院急診;兒童要挾家長時,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也可能哮喘發作,等等。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一種常見病,是在支氣管高反應狀態下,由變應原或其它因素引起的廣泛氣道狹窄的疾病。其臨床特點為發作性胸悶、咳嗽,大多是帶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困難,可自行或經治療后緩解。本病的病因較復雜,但專家們多認為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在患者吸入某些物質,呼吸道感染,進食過敏性食物或某些藥品,以及在氣候改變、運動、性生活、月經與妊娠期、情緒改變等情況下,哮喘都可被激發。其中,由精神、心理因素導致的哮喘,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已被人們普遍認同的今天,尤其應引起人們的關注。
實際上,早在19世紀,人們就發現精神心理因素可以誘發哮喘發作。這些精神、心理因素以憤怒、恐懼、抑郁和焦慮最為多見。據國外資料,不少哮喘病人是在悲傷后首次發病;40%的哮喘患兒哭泣時喘息加重;35%~40%的哮喘病人經暗示可誘發哮喘,也可使哮喘緩解;在因哮喘死亡的病人中,74%有不健康心理表現。國內亦有人曾觀察過800例哮喘病人,在發作之前,35%的病人受到過不良精神刺激。由此可見,精神心理因素與哮喘發作密切相關。
有人統計,單獨精神因素誘發哮喘者占哮喘病人總數的15%,變態反應合并精神因素誘發哮喘者則占50%。醫學專家們認為,精神因素誘發哮喘的機制,是在人腦中可接受大量感覺刺激的海馬回部位,存在著與基因有關的異常;同時,不良心理情緒影響著大腦皮層而作用于丘腦,導致迷走神經功能亢進,使氣道反應性增強。病人表現為不停地過度換氣,伴有多汗、頭暈眼花、食欲下降、手顫、胸悶、氣短、心悸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癥狀,但常無哮鳴音、缺氧、紫紺等表現。
對于由精神心理因素誘發或加劇的哮喘,除常規治療外,還應解決心理問題,否則難以控制病情。常用的方法有暗示、疏導、系統脫敏、生物反饋、催眠等療法及認知重建等。適當給予安慰劑或配合應用調節植物神經的藥物(如谷維素)、鎮靜催眠的藥物(如安定)及抗抑郁藥(如多慮平)等,療效更佳。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