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抗生素 百害無一利
許多人知道身體有了炎癥需要用抗生素消炎,而且可以隨口講出一些抗生素的名字,有的人還知道幾種最新一代的抗生素。那么,有了病就要用抗生素嗎?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最突出
通過在幾家不同規模醫院門診部、急診室、藥房的走訪和觀察,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門診輸液患者中有大約1/4的人應用了抗生素;肌肉注射病人中幾乎1/3的人在打抗生素針;藥房窗口取口服藥物的人中,超過1/3的人取的是抗生素。
北京軍區總醫院藥劑科主任趙漢臣說,抗生素是在臨床中用量大、品種多、范圍廣的一類藥物,國內醫院中抗生素銷售額大約占到藥品總銷售額的20%~30%。固然,抗生素對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作用是無可置疑的,但目前濫用現象相當嚴重。抗生素的不規范使用在全世界都比較常見,我國則更為突出。
通常情況下抗生素殺滅細菌需5~7天,應用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沒有意義,還會使人體內的細菌產生耐藥性,并有可能影響到體內正常菌群的生存。有的人本屬于病毒感染(比如大多數感冒),使用抗生素不僅沒有任何作用,且由于病毒感染引起機體抵抗力下降,此時濫用抗生素對人的不良影響會更大。即便是為了預防繼發感染,也應該慎用。
另外,不合理應用抗生素還會引起毒性反應、過敏反應、二重感染等不良反應,嚴重的還會致殘或致死。北京地區藥品不良反應(ADR)監測中心于1993~1999年共收到ADR報告5900例,其中抗生素占48.2%,位列所有藥物ADR報告之首。
■抗生素應用中的誤區解放軍306醫院呼吸科主任彭文鴻博士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談了抗生素的使用誤區。
誤區一許多人認為抗生素是退燒藥。雖然病人發生細菌感染時會伴有發熱,經抗生素治療炎癥消退,體溫可恢復正常,但并不是所有的發熱都是因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的傷風感冒多由病毒所致,也可發熱,用抗生素卻毫無意義。
誤區二不少病人點名要求醫生開新的、貴的抗生素。殊不知,每一種抗生素都有各自的特性,使用時要弄清病人的感染是由什么細菌引起的、發生在哪個部位,針對病情選用對致病菌作用強、感染部位濃度高的品種,才能取得最佳的療效。例如,一位病人得了葡萄球菌肺炎,頭孢菌素是可以選擇的一類抗生素。有人認為第三、第四代頭孢菌素的品種新、價格貴,療效肯定更好。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價格便宜的第一代頭孢菌素對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要明顯優于第三代、第四代頭孢菌素。
誤區三隨意應用抗生素預防細菌感染。輕度皮膚外傷、小囊腫手術等一律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如此濫用非但預防不了感染,反而會使不良反應增多。
誤區四患了細菌感染性疾病,不分青紅皂白,立即使用抗生素;如果療效不佳,則更換抗生素,不重視必要的細菌培養。目前,肺炎做痰菌培養、尿路感染做中段尿培養的比例還不足十分之一。臨床醫生不能明確致病菌,用藥很容易盲目。
誤區五有些病人為了“藥到病除”,就下“猛藥”,自行長時間同時吃三四種抗生素,不但容易出現不良反應,還會造成人體正常菌群紊亂及耐藥菌產生;而有的病人則正好相反,擅自減小劑量,或吃吃停停,使“漏網”的細菌增強了抗藥能力。
誤區六“模仿”他人用藥。有的人看到跟自己得同一種病的人在用某種藥時,也自行購用。而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不同的人用同一種藥的效果不一定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個人,在身體狀況不同的情況下,對藥物的反應也不同。
■長期濫用抗生素會造成什么后果
趙漢臣主任對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深表憂慮。他說,新藥研制的周期(5~10年)遠遠大于人體產生耐藥性的時間(3~5年),長此以往,人類總有一天會對細菌感染束手無策,后果是極其可怕的。
當前,細菌耐藥問題越來越突出。據上海地區2000年細菌耐藥性監測資料顯示,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一種抗生素)的菌株已占“金葡萄菌株”的64%,占“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的77%。大腸桿菌中對常用的抗生素如哌拉西林、慶大霉素、環丙沙星等產生耐藥的菌株已達50%以上,對頭孢他啶等第三代頭孢菌素耐藥的菌株達20%~40%。
雖然醫學界正在努力改進抗生素的化學結構,開發新的細菌疫苗,但其速度仍趕不上細菌適應藥物的速度。目前,“細菌越來越耐藥,抗生素越來越失效”的現象正在增多。
■濫用抗生素的原因是什么據彭文鴻博士分析,首先是醫師因素:1.誤診或診斷不明而盲目用藥;2.藥品知識不足而亂用;3.未了解病人用藥病史就給予用藥;4.受其他因素干擾,如有的醫生在醫學媒體上看到某種新型抗生素的介紹便“試著用”,有些醫生受經濟利益驅使而亂開處方等,未根據患者病情用藥。其次是病人因素:不遵守醫生確定的方案用藥是主要因素;還有的患者自行使用廣譜抗生素。此外,還有藥師因素,藥師沒有真正履行認真審查處方、醫囑及開展藥學監督服務的責任。
在西方發達國家,醫生和藥師告誡病人的重點是如何預防藥物的不良反應。而國內的醫生和藥師強調的卻是療效怎樣的明顯,患者最關心的也是這些,而很少考慮抗生素的副作用。
■如何科學、規范地使用抗生素趙漢臣主任說,在安全的前提下確保有效,這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則。療效好、副作用小、價格低的抗生素可以放開使用,為一線用藥;療效好、毒副反應大或價格昂貴的抗生素應控制使用,為二線用藥;療效好、價格昂貴、近期研制出的保留抗生素,為三線用藥。
目前,國外針對抗生素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已專門提出了應對措施,能用一線藥物治療,絕不用二線藥物,能用二線藥物絕不用三線藥物;并將不同種類的藥品分期使用,先將某幾類藥物連續使用3~5年,而另幾類規定暫不應用,等幾年后人群產生了耐藥性時再用。我國也正在做這方面的工作,2003年,“規范抗生素應用原則”的草稿已擬出,預計很快會正式出臺。
趙漢臣建議,藥師可為臨床提供以下幫助:1.患者血藥濃度監測;2.個體化用藥方案;3.用藥咨詢;4.門診需求較大的藥物品種監測、隨訪;5.宣傳用藥知識;6.藥物參與不良反應監測。
彭文鴻博士說,醫生應根據患者病癥或病情從安全、有效、經濟三方面選藥;選擇敏感度高、抗菌作用強、組織滲透性好、副反應少的藥物;療效相同時,選用“價格療效比”理想的藥物。在臨床抗生素使用時應按照“在適當的時候,為適當的病人使用適當的抗生素”的原則,這樣會明顯提高感染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縮短病程和減少醫療費用。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