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機食品法規、標準應與國際接軌
目前,我國現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存在諸多問題,如有機食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無公害食品認證等認證標準不統一,且分屬不同部門領導。有機食品的認證機構,是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的認證機構是農業部下屬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 心,該中心負責全國綠色食品的統一認證和最終審批;無公害食品的認證機構較多,目前許多省、市、區的農業主管部門都進行了無公害食品的認證工作。
由于各部門分頭管理農產品質量認證,一方面使食品安全存在隱患,另一方面,也制約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據業內人士透露,許多遭遇國外綠色壁壘的農產品,其實已經取得了國內“綠色食品”認證,但是國外還是以沒有達到安全環保標準,把中國農產品擋在國門之外。
專家指出,在我國實施了十幾年的綠色食品質量認證標準體系,是結合我國國情發展起來的質量認證體系,國際上并沒有對應的標準體系,綠色食品遭遇綠色壁壘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尷尬。多家認證體系竟然沒有和國際標準相銜接,這些都成為制約我國有機食品出口的瓶頸。
因此,我國在大力發展有機食品產業的過程中,要參照國際標準和法規,加快健全我國有機食品管理的辦法和法規體系,對外與外國政府的有機食品相關法規對接互認,對內規范有機食品的生產和質量控制,才能促進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認證的健康發展。
一是要建立統一、規范的農產品認證認可體系。我國農產品認證要借鑒和引入工業產品認證認可的經驗和有關做法,統一認可制度、統一認可機構、統一認可標準和認可程序,保證認可工作的公正、公開、公平,加快農產品認證工作。
二是要以與國際接軌為目標,結合我國國情,建立國家農產品認證標準。以現階段我國農業已開展了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等認證為基礎,統一、完善相關的認證標準體系,逐步使我國農產品認證與國際通行的認證標準和認證形式接軌。
三是要利用WTO“綠箱”政策和借鑒國外做法,扶植具備條件的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積極發展有機農業,對獲得有機認證的生產、加工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
四是要開展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不僅要求生產出的最終農產品要符合標準的要求,強調農產品的生產過程要規范。目前國際上農產品認證由最終產品的認證轉向生產過程、農業生產投入品的認證和最終產品的認證。如一些國家要求輸入其國內的畜禽肉產品、果蔬汁、水產品生產企業必須通過HACCP體系認證。這里HACCP體系的核心就是保護食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免受可能發生的生物、化學、物理因素的危害,其宗旨是將這些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產過程中,而不是靠事后檢驗來保護產品的可靠性。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發展有機食品出口的關鍵是按照國際標準建立良好的認證體系。這種認證是有機食品在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是消費者、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共同認可的質量憑證。有機農業的認證嚴格,有效期短,如果遠離我國產地,到歐美異地認證,認證成本無疑較高,這實際上限制了有機農業的生產和出口。在我國建立認證體系有利于降低認證成本,便于大規模地組織生產。沒有認證,我國的生產加工優勢無從談起,有機產品的生產出口體系無從建立。因此,當務之急是要提高我國有機農業認證機構的國際地位,必須與國際規范化的認證形式接軌。要讓中國自己的“證書”既符合美國、日本和歐盟等主要產品進口國家的要求,又符合其他國家的要求,最終讓中國的“證書”在世界各地暢通無阻。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