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藥品監管體現在何處?
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以下統稱麻醉藥品)是實行國家特殊藥品管制的品種,其合理合法使用不僅關系到人民群眾用藥的安全有效,而且關系到社會治安穩定。為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特藥監管列入今年監管工作的重點之一,并將頒布實施新的《麻醉藥品管理辦法》,以加強對麻醉藥品的監管。但如何做到麻醉藥品既滿足患者需要,又不發生流弊事件呢?一位多年從事特藥監管工作的同志一言以蔽之:抓好基層醫療機構的麻醉藥品監管,改變人們用藥習慣是關鍵。
監管難點在基層
從這幾年麻醉藥品監管的情況來看,國家對麻醉藥品的研究、生產、流通均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規范流通渠道,所以在研究、生產、流通這幾個環節不易出現麻醉藥品流失問題。但在麻醉藥品監管的最后環節——醫療機構使用麻醉藥品方面卻存在著薄弱之處,很容易發生麻醉藥品流弊事件,這個問題在基層醫療機構表現尤為明顯。究其根源,原因有三:
——部分醫療機構的麻醉藥品管理存在漏洞。有的醫療機構領導對麻醉藥品管理缺乏足夠重視,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麻醉藥品管理制度,使整個醫院麻醉藥品管理處于混亂狀態;有的醫療機構即使建立了制度也是將其束之高閣,既不落實,也不執行;麻醉藥品管理法規規章,如要求醫療機構實行“五專”、“雙人雙鎖”管理等,在一些基層醫療機構也未能得到落實;還有一些醫療機構存在麻痹應付思想,你檢查它就管一管,檢查一完它又恢復老樣子,麻醉藥品監管處于松散無序狀態。
——個別醫務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由于基層醫療機構的不重視,導致很多醫務人員對國家有關麻醉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不了解、不熟悉,醫生在開具麻醉藥品處方時,要么過于死板,不能滿足患者止痛需要,要么違規開具處方,致使麻醉藥品流入非法渠道。
——患者為圖小利不執行相關規定。根據《癌癥患者使用麻醉藥品專用卡知情同意書》的相關規定,癌癥患者或其家屬在患者使用麻醉藥品后,必須將剩余的麻醉藥品、空安瓿、用過的貼劑及麻卡無償交回發卡單位。但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特別是農村,很多經濟困難的患者或其家屬往往不愿無償返還,甚至出現因此而鬧出醫患糾紛的事。更有些患者或其家屬由于法律意識不強,將剩余麻醉藥品高價賣給吸毒、販毒人員,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
正是由于這些現象的存在,促使一些不法分子將騙取毒品(這里主要是指杜冷?。┑挠|角伸向醫療機構,采取各種不正當手段套購麻醉藥品,基層醫療機構麻醉藥品流弊事件時有發生。如2003年四平、通化等地區發生的杜冷丁流弊事件,就是因為部分鄉鎮衛生院對麻醉藥品管理不善,給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癌癥患者麻卡套購杜冷丁創造了機會。從這一角度講,抓好基層醫療機構使用麻醉藥品的監管工作,就等于斬斷了不法分子伸向醫療機構的“黑手”。
用藥觀念太陳舊
麻醉藥品作為臨床必不可少的鎮痛藥物,在全球醫療消耗量明顯增加。據統計,世界衛生組織重點推薦使用的嗎啡消耗量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2001年的近20年中就增加了近10倍。
因此,為了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20世紀8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癌癥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其中心內容是提倡無創給藥、按時給藥、按階梯給藥和給藥劑量個體化。
我國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推行“癌癥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的。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巡視員顧慰萍介紹,為推行這個指導原則,我國幾次調整了麻醉藥品使用政策,如1998年出臺的《關于癌癥病人使用嗎啡極量問題的通知》,提出嗎啡使用不受藥典中關于嗎啡極量的限制,即嗎啡使用無極量,體現了三階梯用藥原則和個體化給藥原則;2000年,出臺了《關于印發醫療機構麻醉藥品、一類精神藥品供應管理辦法的通知》,醫療機構購買麻醉藥品注射液實行“計劃”管理,購買麻醉藥品其他劑型實行“備案”管理,從而簡化了非注射劑類麻醉藥品的采購手續,方便了臨床使用;2002年在《關于芬太尼透皮貼劑增加適應癥的通知》中,同時規定了《強阿片類藥物治療慢性非癌痛使用指南》,擴大了強阿片類藥物臨床用藥范圍;同年還實施了《癌癥患者申辦麻醉藥品專用卡的規定》,使麻卡由1個月更換一次改為2個月更換一次,方便了患者,放寬了控、緩釋劑型的一次處方劑量,每張處方可以開15日用量,強調了以患者實際需要為準的個體化用藥原則。所有這些,既保證了醫療機構合理使用麻醉藥品,又為滿足患者止痛需要提供了方便。
雖然我國從政策上對推進合理使用麻醉藥品做出了這么多努力,但我國麻醉藥品,特別是嗎啡的使用仍處于較低水平,如2000年我國嗎啡消耗量只占全球總量的0.77%,而發達國家人均用量是我國的171.4倍,發展中國家人均用量是我國的2.9倍。據國際麻管局資料統計,我國麻醉藥品用量在91個發達國家中排名第83位,在65個發展中國家中排名第57位。
天津市藥品監管局安監處劉京敏認為,我國嗎啡醫療消耗量低,杜冷丁消耗量居高不下的原因是醫患觀念太陳舊,從而造成我國麻醉藥品使用給藥不合理、用藥品種不合理。
我國長期形成的麻醉藥品用藥習慣是將杜冷?。ɑ瘜W名為哌替啶)注射劑作為有效鎮痛藥用以緩解慢性疼痛,而肌肉注射給藥方式,屬于創傷性給藥,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另外,杜冷丁的體內代謝產物去甲哌替啶具有明顯的神經毒性,長期使用不易排出體外,會在體內蓄積,反復給藥會對中樞神經產生毒性作用,病人出現震顫、精神錯亂、驚厥等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癥狀。
不僅醫生的用藥觀念如此,患者受傳統用藥觀念的影響,也只知道杜冷丁,對其他控、緩釋藥物根本不了解、不知道,致使我國杜冷丁消耗量下降緩慢。事實上,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癌癥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中,對癌性疼痛的治療不推薦使用的藥物第一個就是杜冷丁,因為從止痛效果來看,杜冷丁的止痛效果僅為嗎啡的1/8到1/10。國外近二十年的大量臨床實踐已證實,嗎啡的副作用小,癌癥患者長期使用嗎啡止痛而造成成癮者罕見,因此,20多年來,全球杜冷丁醫療消耗量呈下降趨勢。
所以,改變人們長期形成的麻醉藥品使用觀念,改變醫生長期形成的處方習慣,合理使用麻醉藥品也是滿足患者止痛需要、防止流弊事件發生的一個重要方面。
宣傳教育是策略
鑒于我國麻醉藥品使用現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安全監管司副司長邊振甲告訴記者,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已將整頓基層特殊藥品購銷渠道列入今年專項整治的主要內容里,并從重點檢查縣以下基層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的特殊藥品購入、使用和管理情況入手,確保特殊藥品管理的資格審定、購用、審批等基本規定在基層得以嚴格落實,嚴防特殊藥品流入非法渠道。
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管角度來說,具體從三個方面開展這項工作:
一是頒布實施新的《麻醉藥品管理辦法》。在新辦法的基礎上還將制定配套措施,完善麻醉藥品監管法規,使基層監管有力度,執法有依據。由于特藥監管人員少、任務重、責任大、困難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考慮在特藥監管領域,發揮藥品市場監管和藥品稽查部門的作用,強化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使用監管。
二是加寬培訓面,加大培訓力度。培訓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加大對麻醉藥品監管人員的培訓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對基層使用單位人員的培訓力度。因為特藥監管工作是一個新領域,政策法規多,知識更新快,要做好監管工作,就必須加強自身隊伍建設,吃透法規精神,做好正確引導工作。而許多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不了解國家政策法規,甚至出現各單位對文件理解不一致的現象,也是因為政策貫徹落實不通暢造成的,因此要從培訓基層使用單位人員入手,把國家各項措施貫徹到位。
三是加強宣傳。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醫務人員和百姓對麻醉藥品的使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錯誤認識,要么不敢使用麻醉藥品,要么出現不合理用藥現象。因此,要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國家麻醉藥品監管政策,宣傳麻醉藥品使用知識,普及麻醉藥品使用原則,把宣傳教育開展到各個層面,讓經營單位、使用單位以及百姓明確使用原則,了解麻醉藥品知識,理解國家法規政策,達到正確使用麻醉藥品的目的。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