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分類管理不能走形式
藥品分類管理政策趨勢與藥品終端市場變革高層研討會在深圳舉行,鄭筱萸強調——藥品分類管理不能走形式
本報廣東訊 記者蔡戈報道 在4月9日于深圳召開的藥品分類管理政策趨勢與藥品終端市場變革高層研討會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透露,我國計劃到2005年底前基本實現藥品分類管理。
據了解,從1999年至今的幾年間,我國按照“積極穩妥、分步實施、注重實效、不斷完善”的方針推進藥品分類管理工作,取得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成績。首先,全面引入處方藥、非處方藥的概念,宣傳了藥品分類管理的意義,提出了符合國情的藥品分類管理工作方針,初步建立了包括非處方藥遴選及注冊、流通管理等方面的藥品分類管理的制度體系和組織、工作體系。其次,根據“應用安全、療效確切、質量穩定、使用方便”的遴選原則,分6批遴選出4326個非處方藥品種,并按照“科學、簡明、消費者易懂”的原則對非處方藥說明書進行了修訂和規范,基本上滿足了公眾既要方便、及時地在藥店選購非處方藥,又要安全、有效進行自我藥療的需要。再次,藥品流通領域分類管理逐步展開。在深圳、無錫、綿陽三個地區和其他一些地區藥品零售企業試點的基礎上,全國將近28000個零售藥店實施了藥品分類管理。最后,通過藥品分類管理提升了執業藥師在保證藥品質量和藥學服務質量方面的地位。
但是,當前藥品分類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仍不容忽視。首先,目前存在的處方不規范、不合理的問題,給推行藥品分類管理制度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其次,藥品分類管理在規范藥品市場流通秩序的同時,也給藥品零售企業的經濟利益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再次,處方藥流通管理實行“雙軌制”政策,許多處方藥仍未按處方藥管理,處方藥、非處方藥分類管理的藥品管理模式還沒有全面建立。最后,藥學服務人員匱乏,執業藥師數量不足,而且在有些地方不受重用,公眾所享受的藥學保健服務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為此,鄭筱萸強調,藥品分類管理不可走形式,不能認為分類管理就是“分開擺放”,不可忽視藥學服務質量及執業藥師在確保公眾用藥安全、有效方面的重要作用。藥品分類管理應重視政策的配套和政策的導向作用,并充分發揮利益機制的驅動作用。
本次論壇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主辦,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及3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執業藥師代表參加了論壇。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