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到藥店 買藥忌盲動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和藥品分類管理的不斷推進,“小病到藥店”正成為人們一種用藥習慣。與這種消費觀念相適應的是,現在不同規模的零售藥店遍及城鄉,也給人們自行購藥帶來很大方便。然而筆者發現,消費者在買藥過程中多多少少存在著盲動性,不少人憑自己掌握的一點衛生常識,就擅自給自己診斷和下藥,由此帶來了許多不良后果。因此,筆者想勸告消費者切忌盲目購藥。
第一,買藥之前要充分了解病情。買藥治病,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但有些患者卻是憑著自己的判斷去買藥,或者是跟著廣告去買藥,經常會因為不對癥治療而出現不良的結果,輕則延誤病情,重則損傷身體。可見,這種盲目買藥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患者到藥店買藥時,特別是家長給孩子買藥時,一定要先去醫院看病,后去買藥。
第二,要小心坐堂醫生的用藥陷阱。到藥店買處方藥要憑醫生的處方,正是針對這種需要,時下一些具有處方權的退休醫生開始坐堂行醫,給患者看病開處方,然后推薦到固定的藥店取藥。這些坐堂醫生確實能給患者正確購買藥品提供方便,但筆者要提醒患者,切不可輕信坐堂醫生推薦的藥品。因為由于沒有輔助診斷設備,一些坐堂醫生的診斷能力有限,甚至有一些坐堂醫生,完全出自商業目的為藥店推銷藥品。因此,購藥者在詢問坐堂醫生時,不要誤中圈套,特別要慎購他們賣力推銷的新藥、特藥。
第三,不可亂買替代藥品。消費者到藥店去買藥,有時會遇到藥店暫時短缺的藥品,這時一般藥店都會給患者推薦一種作用大致相同的藥品來替代。面對這種情形,許多患者治病心切,并且憑著對藥店業務人員的信任,大都聽從售藥者的推薦。其實這種做法很不可取,存在的隱患較大。因為雖然有些藥品的功效看起來都一樣,但它針對某一具體病癥時作用卻不盡相同。
第四,要注意藥品質量。近年來,藥店愈開愈多,競爭加劇。在這種情況下,極個別藥店不是從抓內部管理入手,而是打起了歪主意,以假冒偽劣藥品來坑害患者,騙取利潤。因此,患者在購藥時要特別留意藥品的質量。首先不要貪便宜,盡可能到一些規模較大、信譽較好的藥店去買藥;其次要認真查驗藥物的有效期,細心觀察所購藥物是否有假冒偽劣嫌疑;同時,買藥后一定要索取購藥發票。
江蘇省淮安藥監局楚州分局 胡云年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