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裝有幾多可信度
包裝是人們購買食品時鑒別優劣的一個重要依據。然而,一些無良廠家和商家卻拋棄道德誠信,挖空心思在包裝上做手腳。有時包裝反而成了問題食品的“遮羞布”。
首先,任意印制包裝上的標識圖形和文字。只要肯出錢,一些印刷廠百無禁忌什么都可以印。這種情況下,對于利欲熏心、法治意識淡薄的食品生產和經營者而言,他們能夠印制出自己想要的任何一種包裝物。于是食品包裝上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品、有機食品、質量安全等圖形文字應有盡有。而內在的食品非但達不到外在標記所要求的標準,甚至是連基本安全性都不具備的假劣食品。《書摘》日前刊登文章提醒消費者:食品的標簽中頗多陷阱,要提高警惕以免上當受騙。比如赫然標明的“全麥面包”卻是用焦糖等染了色,并非真是用整顆麥粒制粉加工而成;明晃晃印著“低脂”二字的牛奶,其脂含量也不一定低。
其次,隨意更換外包裝,涂改生產日期。食品的保質期都是印在包裝上的,所以當食品過了保質期時,更換外包裝遂成為一些缺德廠商的首選。還有一些生產或經營企業,連包裝都懶得換,直接涂改外包裝的生產日期,把過期食品“變成”保質期內食品。據新華社報道,位于北京百萬莊的某連鎖超市的熟肉食品銷售人員,就是通過改換包裝上的保質期標簽,將已過期的肉食品繼續擺賣的。有業內人士透露,改動包括熟食制品在內的食品的保質期,早已成為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再次,故意不印食品中的相關成分。比如,有些食品含有防腐劑等添加劑,生產者怕消費者知道其中有防腐劑,在包裝上就不標示。更有甚者,食品中明明有防腐劑,生產者卻在包裝上印上“絕不含防腐劑”。鑒于上述情況,筆者呼吁相關監管部門對食品的包裝給予高度重視,別讓披著“華麗”或假外衣的假劣食品再忽悠消費者了。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