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進出口食品安全的監管部門,海關總署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著力打造進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積極構建現代化進出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
一是堅持源頭嚴防。 把好輸華食品國家或地區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評估關,向輸華食品國家政府和生產企業傳導安全責任,從根本上保障進口食品安全。截至 2018 年上半年,共評估審查準入 176 個國家(地區) 8 大類 2255 種進口食品,注冊 92 個國家(地區) 1.7 萬家境外食品生產企業,備案進口食品的境外出口商 9.2 萬家、境內進口商 3.6 萬家。
二是堅持過程嚴管。 持續推進以“科學嚴密、高效便利、協調統一、公開透明”為特征的口岸檢驗檢疫機制創新。應用大數據和風險評估模型,科學開展風險評估分級,確保監管的科學性;系統梳理標準法規,制定抽檢監測計劃,確保監管的嚴密性;應用信息化系統部署監管指令,確保監管的統一性;及時對外公布未準入境食品信息,確保監管的透明性。2018 年上半年,全國海關共檢驗檢疫進口食品 640.4 億美元,同比增長 12.9%。未準入境不合格食品 691 批、 2.3 萬噸、481.2 萬美元。涉及 19 類產品,主要為飲料類、糕點餅干類、糖類等;涉及 14 類不合格原因,主要為標簽不合格、品質不合格、食品添加劑超標等。對于上述不合格食品,海關部門均按照有關規定做了退運或銷毀處理,未進入國內市場。有關詳細信息在海關總署網站上每月予以公布,歡迎大家查閱。
三是堅持風險嚴控。嚴守進口后的“最后一公里”,完善進口食品追溯體系和風險預警體系,加強與農業、市場監管等部門協作,精準處置問題產品和企業。 2018 年上半年,共將 239 家進口食品企業列入風險預警通告,實施加嚴監管。密切跟蹤 53 個國家(地區) 260 多家網站,強化風險信息監測預警,妥善應對進口食品安全事件。
2018 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做好進出口食品安全的關鍵之年,海關總署將緊緊圍繞“實現進出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目標,著力打造“進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密切與其他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為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作者系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負責人 畢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