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市場監管局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紀實
近年來,山東省臨沂市堅持把食品安全作為民生之本,以市縣一體、齊抓共管的理念抓食品質量安全監管,走過了從縣域試點到全域覆蓋、從農田到餐桌全環節監管的發展歷程。城市文明與群眾幸福感得到不斷提升。
今年以來,臨沂市市場監管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把食品安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保障民生工程,以創建山東省食品安全市為統領,遵循“四個最嚴”要求,創新監管手段、破解監管難點、提升監管效能,努力強弱項、補短板,重點攻堅,著力推動食品生產經營水平全面提升。
臨沂,山東省人口最多和地域面積最大的城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魯東南地區中心城市、具有濱水特色的現代工貿城市和商貿物流中心,是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齊名的沂蒙精神的發祥地。
今年以來,臨沂市市場監管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以創建山東省食品安全市為統領,遵循“四個最嚴”要求,完善監管體系,推動共治共享,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工作站位 勇于擔當作為
臨沂市是食品產業大市,全市食品生產企業1700多戶,食品流通企業4.8萬戶,登記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攤點2.9萬戶,餐飲服務單位2.5萬戶,學校食堂3300多家。
臨沂市委書記王玉君、市長孟慶斌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要求市場監管部門切實履行職責,守護好全市人民的食品安全。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該市制定出臺了《臨沂市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食品安全工作領導責任及工作部門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強化部門協作,凝聚監管合力,推動食品安全監管措施落實落地,著力構建食品安全社會治理體系。
臨沂市市場監管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把食品安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作為市場監管部門的首要職責。該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杰多次在有關會議上表示:“面對千萬革命老區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我們要做有情懷的市場監管人,必須帶著強烈的感情,勇擔神圣責任,按照‘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要求,守住食品安全底線。”
臨沂市市場監管局以創建山東省食品安全市、縣為抓手,推動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全面提升、食品安全形勢持續改善。目前,該市主城區及臨港經濟開發區、蒙山旅游度假區正在創建山東省食品安全市,郯城、蘭陵、平邑、蒙陰正在創建山東省食品安全縣。爭取2019年底,臨沂市及各縣區提前一年完成全域創建任務。創建過程中,各部門認真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將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市縣作為重要任務,明確工作措施,層層落實責任,形成了創建工作合力。
聚焦監管重點 全面加強管控
生產、流通、餐飲,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環節。臨沂市市場監管局堅持嚴字當頭、標本兼治,加強食品生產經營全程監管,有效促進了食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改善。
臨沂市平邑縣是全國最大的果蔬罐頭加工基地,年加工罐頭90余萬噸。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健全食品生產安全治理體系,推動罐頭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從企業生產環境條件、進貨查驗結果、生產過程控制、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等方面開展全面監督檢查。今年以來,對所有新獲證企業在許可后3個月內,開展跟蹤檢查13戶次,開展“雙隨機”檢查51戶次。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整改不到位企業,約談企業負責人3次。全縣罐頭生產加工企業食品添加劑“兩超一非”現象基本得到遏制,有效解決了不合格產品追溯難、追溯不徹底的問題。平邑縣地方鎮成功創建為“食安山東”食品生產加工示范基地。2018年全市48家企業開展“食安山東”示范創建,22家示范企業成功獲批,“食安山東”示范基地和示范企業品牌數量均列山東省第一位。
今年以來,臨沂市市場監管局在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推行HACCP或ISO22000管理方式,督促全市127家規模以上企業提報認證證書。加強食品小作坊監管,制定《臨沂市食品小作坊規范提升行動方案》,引導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逐步進入園區或固定區域集中生產,嚴格落實六項管理制度,做到了“亮證經營、安全承諾、原料公示、單據留存、操作規范、場所清潔”。
食品流通環節經營主體量大面廣,監管難度大。針對流通環節索證索票、進貨臺賬記錄不完善、風險防控難的問題,該局積極探索創新,將創建要求簡明化、具體化,設計編印內容齊全、符合法律規定的進銷貨臺賬、生產經營臺賬、農貿市場經營者索證索票、進銷貨記錄臺賬,逐戶上門指導。通過開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創建,全市128家商場超市通過復核,大中型商超的肉菜質量管理水平普遍提高,監督抽檢合格率穩步提升。該局以大中型餐飲單位、中小學食堂、集中聚餐為重點,實施餐飲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強日常監管和重點整治,提升“明廚亮灶”覆蓋面。加強對網絡訂餐管理,與餓了么、美團等平臺簽署協議,實時掌握線上網絡訂餐經營者情況,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
截至目前,臨沂市學校食堂明廚亮灶覆蓋面達到了55%。該局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年底前明廚亮灶在全市學校食堂全覆蓋。
推動改革創新 提高監管效能
“食品安全作為天大的事,我們要長期抓、抓長期,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但是不能反復抓、抓反復,必須加快構建長效監管機制,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在和班子成員研究食品安全工作時,黃杰如是說。針對全市食品生產經營者數量多、分布廣的問題,為了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風險,增強監管的針對性,今年4月,經臨沂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臨沂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建立了市場監管領域風險隱患分析研判制度,匯總日常監管、檢驗檢測、投訴舉報和案件查辦數據信息,科學分析食品安全領域風險隱患,采取針對性監管措施,防止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根據機構改革后市場監管部門綜合性、專業化監管要求,該局深入開展“隊伍建設年”行動,加強干部隊伍業務培訓和能力提升。組織全市市場監管系統52名領導骨干,到中山大學進行培訓,系統學習食品安全治理理念和方法。各縣區市場監管局也采取舉辦培訓班、科室負責人上講臺等形式,對食品安全監管執法人員進行系統培訓。今年3月,邀請食品安全專家,舉辦了3場食品安全暨省級食品安全市創建工作培訓班,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為解決基層監管人員少和監管任務重的矛盾,該局以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市為契機,廣泛運用信息化手段,積極探索立得住、有實效、能推開的“智慧監管”模式,實現“機器換人”,變頻繁專項整治為科學長效監管。通過開發建設的食品安全快檢信息管理平臺,大力推行“互聯網+監管”模式。在食品(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推行“賦碼追溯”,完善追溯鏈條。在食品流通環節全面推行索證索票制度和食品追溯電子監管系統;在餐飲服務環節深入推進清潔廚房、明廚亮灶行動和學校食堂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在線實時監控,并向社會開放。健全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機制,推行韭菜、鮮雞蛋“雙證制”管理制度。利用遠程監控系統,加強對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監管;建立標準統一、資源共享、功能完備的餐廚廢棄物信息管理平臺。截至6月份,共有356個快檢實驗室的快檢設備接入信息管理平臺,實時上傳食品(含食用農產品)快檢數據86萬條,發現疑似問題產品8900余批次,起到了倒逼食用農產品種養殖環節主動提高產品質量的作用。市縣兩級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快檢信息管理平臺,實時掌握轄區快檢情況,為監督抽檢等工作提供了基礎數據資料,增強了監管的針對性。
該局還通過深入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集中排查治理行動,推行“兩清單兩制度”,實施“一域一策”“一品一策”“一企一策”,以風險為導向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充分發揮監督抽查發現問題、防范風險,提高監管針對性的重要作用,臨沂市縣兩級加大抽檢經費保障力度,提高抽檢數量。2019年市級食品安全抽檢計劃兩萬批次,對食品領域違法失信經營者實施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提高了違法失信成本。
實行共建共享 構建共治體系
在加強監管的同時,臨沂市市場監管局注重吸引群眾參與,擴大群眾監督,形成社會共治格局。該局建立多層次、立體式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消費常識和創建工作宣傳格局,今年以來在當地新聞媒體設立“食安臨沂”專欄,印制發放食品安全市創建宣傳畫、《致廣大群眾的一封信》15萬份。在主要高速路口、市內電子顯示屏設置大型公益戶外廣告,滾動播放宣傳畫,在主城區公交車上設置語音播報。開通“臨沂食安云”微信公眾號,實行“碼上說、馬上辦”,暢通宣傳引導、公眾溝通渠道,目前已發布57期,影響力不斷提升。
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該局加大行政指導力度,分層組織食品生產企業主要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負責人培訓,強化生產經營者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意識,確保生產經營行為合法合規,原料、生產、產品全程可追溯。發揮食品工業協會、流通、餐飲協會(商會)的作用,倡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及從業人員加強自律,共同守護食品安全。
今年以來,該局通過新聞媒體主動征求群眾對食品安全和創建工作的意見建議,根據群眾關注的熱點,組織開展了煎餅等食品專項抽檢,加強對“三小”場所、網絡訂餐、學校食堂及周邊市場、農貿市場和重點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增強了監管的針對性。
捍衛食品安全,責任重于泰山。臨沂市市場監管局將遵循“四個最嚴”要求,在責任落實、風險防控、能力提升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不斷推動食品安全形勢持續改善,讓人民群眾吃得更放心。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