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安雙創”進行時】太原:星級“小飯桌”讓家長省心又放心
中國醫藥報記者 李平林 通訊員 張靜 報道 今年春季開學后,太原市小店區的學生家長們發現,該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公示的校園周邊星級“小飯桌”名單有所變化,有的“小飯桌”升級了,有的則“降星”了。“現在‘小飯桌’的安全衛生情況通過公示欄就知道了,把娃娃送到這兒,我們既省心又放心。”剛把孫子送到小店區大營盤電建生活區“理想小飯桌”的劉大娘如是說。
據了解,自2009年起太原市在部分市區試點開展了“小飯桌”食品安全規范管理。如今,該市已實現對“小飯桌”全面實行備案登記管理、持證亮照經營、星級動態評定,切實保障了“小飯桌”的食品安全。
備案登記管理
隨著城市雙職工越來越多,為中小學生提供午飯和午休服務的“小飯桌”需求旺盛,數量增長迅速。“以前,‘小飯桌’準入門檻較低,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薄弱、營養健康知識欠缺,存在較大的食品安全隱患。”太原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綜合協調處處長劉紅保表示,為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太原市從2009年起,在迎澤區、小店區、杏花嶺區率先開展“小飯桌”監管試點工作,采取上門指導、整頓規范、建章立制、示范引領和社會公示等一系列措施,將“小飯桌”全面納入規范化管理。
“首先,我們結合學校周邊食品安全整治,與街道辦、社區聯合對轄區范圍內的‘小飯桌’經營情況進行了摸底排查,做到底清數明。”太原市小店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成蔚介紹,“從2010年起,我們率先開展了‘小飯桌’餐飲服務備案登記制,制定備案標準,對轄區‘小飯桌’進行登記備案管理。同時,每年開學前后,在學校周邊公示登記備案的‘小飯桌’名單,教育引導消費者合理選擇,鼓勵公眾參與監督。”
圖為近日太原市小店區局營盤監管站執法人員在王村北街“好孩子小飯桌”進行檢查。
持證亮照經營
2012年,太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太原市“小飯桌”餐飲安全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對“小飯桌”實施規范管理,并實行免費培訓、免費登記等措施,鼓勵所有“小飯桌”依法經營。截至目前,該市持證經營“小飯桌”已達836家,從業人員2000余名。
小店區局營盤監管站站長高巨龍表示:“以前,學生家長投訴‘小飯桌’的情況比較多,但由于缺乏法規依據,監管力度不夠。《辦法》出臺后,明確了監管責任、監管對象、監管范圍及罰責,監管要求和標準更加明晰,操作性更強,‘小飯桌’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責任意識也大大增強。”
今年開學后,記者走訪了迎澤區老軍營監管站、杏花嶺區大東關監管站、小店區平陽監管站和營盤監管站所轄的6家“小飯桌”。記者看到,這些“小飯桌”全部辦理了備案登記證,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冷藏、消毒、留樣等設施設備齊全,食材購進臺賬管理規范,并都在明顯位置掛上了公示牌,公開了監管人員的照片、姓名以及投訴舉報電話。
星級動態評定
據介紹,太原市于2014年開始在全市推行“星級小飯桌”創建活動,2015年全面實施星級化管理,并制定出臺了星級“小飯桌”創建現場評分標準。評分項主要包括餐飲服務許可、安全管理、經營場所、餐具清洗消毒、原料采購、食物留樣、加工操作等35項,90分以上的評為三星,80分~90分評為二星,70分~80分評為一星,70分以下不評星。其中,若發現偽造、涂改、出借許可證,采購使用國家禁用的食品及原料,每餐主副食取樣少于100克等任何一項不合格,即取消評星資格。
在全面實行星級化管理的基礎上,2016年,太原市對所有星級“小飯桌”實行了動態化管理,即結合日常監管情況,對管理落后的“小飯桌”降低星級,對管理到位的提升星級。
“今年春季開學前,我們要求各‘小飯桌’全部進行自查,對寒假期間投入資金改善硬件設施、各項管理制度完善、提檔升級的,鼓勵其提交書面升星級申請;對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從業人員無有效健康證明、無食品留樣、餐飲具清洗消毒不徹底等問題的‘小飯桌’予以降低星級。截至目前,轄區升星級的‘小飯桌’有2家,降星級的有1家。”高巨龍介紹,“我們還在‘小飯桌’星級公示欄中增加了與上學期相比的動態變化箭頭,家長可以直觀地了解‘小飯桌’的安全動態情況。”
“以前我家‘小飯桌’一學期最多有9個孩子用餐,家長還經常提意見。自從我們整改合格被評為三星‘小飯桌’后,每學期的用餐人數都穩定在28人,家長對我們提供的飯菜和衛生環境都非常滿意。”小店區平陽景苑陽光嬌子“小飯桌”負責人吉平說。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