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毒雞蛋”事件帶來的啟示
目前,根據荷蘭相關部門證實,2016年11月已有匿名舉報指出氟蟲腈被非法用于禽類養殖的場地清理中,以預防家禽螨的感染。然而,當時并沒有證據證實這一舉報,雞蛋中也沒有檢測出氟蟲腈。直到2017年6月19日,荷蘭收到了比利時政府發現雞蛋中檢出氟蟲腈的信息通報,并就此跟進調查。而隨著德國有關“毒雞蛋”的信息公之于眾,這一歐洲食品安全事件才進入公共視野。鑒于此,結合歐盟對于食品規制的治理現狀,就如何保障和改善食品安全,筆者建議如下:
第一,食品安全監管沒有終點。經過一系列的改革,歐盟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進展比較順利。但是,制度的合理運轉有賴于持之以恒的監管和從不放松警惕的自覺,畢竟食品安全無小事。一方面,歐盟對于食品安全的“上心”已經被其他熱點議題所擠壓,食品規制方面的欺詐和營養問題更為緊迫,而有關食品立法的簡化也致力于平衡安全保障和規制減負。另一方面,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歐盟關注的焦點也被互聯網的議題“俘獲”,這意味著更多的資源將投向于此。無疑,這也是一種優先經濟發展的思路。因此,此次的“毒雞蛋”事件是一記適宜的警鐘,即便瘋牛病危機過去了20年,食品安全問題并不會因為生活的改善、規制的改進而退出歷史舞臺。
第二,食品安全監管過程復雜。這種復雜性首先體現在跨國食品貿易對于監管的挑戰。盡管歐盟是一個相對統一的聯合體,且食品立法也是直接從歐盟層面進行。但是,具體的官方監管依舊由各成員國負責。因此,“異域”食品的可控性相對低,這也給各成員國的進口監管帶來了挑戰,并凸顯跨國跨地域的行政合作必要性。其次體現出農業、食品、環境、健康等不同議題之間的關聯性,這需要對食品安全有系統性認識,以及強化部門監管之間的合作。一如此次事件中所表明的,農業環境的污染可能通過遷移污染食品,其中的有害物質最終會因為消費而危害人類健康。對此,加工類食品因為廠房條件的有限性而易于控制,但是農業環境的開放性則受更多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因而所謂食品安全的源頭治理更需要多部門合作,包括農業政策中考慮健康相關的要素。再次體現出食品產業鏈的錯綜復雜,一如雞蛋不僅僅只是直接食用的農產品,也是很多加工食品的原材料,因此,“毒雞蛋”產生的安全問題不限于雞蛋這種產品本身。比如,中國沒有進口“毒雞蛋”,避免了此次危機,但許多網購消費者可能需要警惕那些以 “毒雞蛋”為原料的海淘食品。
第三,食品安全的預防和應對一樣重要。盡管預防為主是食品安全治理的一個重要原則,但是危機應對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而日常的應急準備可以在危機發生時迅速且有效地控制、消減其所帶來的風險。畢竟就風險而言,沒有零風險的概念,時刻準備才是正確的方式。然而,制度本身并不是孤立的,歐盟的經驗也表明了有效的危機應對有賴于追溯制度和召回制度。此外,風險交流也是必要的,以確保公眾了解事態的發展和官方控制風險的努力。然而,這一事件也同樣反映出舉報制度和檢測制度即便可以助力食品安全,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舉報制度的證據問題和官方核實,檢測能力對于食品安全的制約,后者是指比利時自稱沒有檢測氟蟲腈的能力,因此需要外援而耽誤了時機。這在食品安全實務中是不爭的事實和挑戰,在需要外地援助或者沒有檢測手段的情形下,如何定性問題和跟進監管值得反思。
綜上,一枚小小的雞蛋既有可能因為沙門氏菌的污染而具有微生物性的危害,也有可能因為環境遷移的污染而具有化學性污染。而污染的原因可能是環境造成,波及的產品也包括以雞蛋為原料的加工食品。也正因為食品種類的豐富性、來源的多樣性以及消費的廣泛性,食品安全監管才任重道遠,沒有終點。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 美麗520:破解化妝品謠言正當時
5月20日,坊間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廣州舉行,化妝品專家蔣麗剛《破解化妝品謠言》的專題講座也如期開講。 2019-05-27 09:55科普大講堂
2019-04-28 15:07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