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改革食品藥品抽檢模式 “雙盲抽檢”啟動識假慧眼模式
前不久,河北省邢臺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一個抽檢小組前往該市新河縣抽檢食品生產企業。與以往不同的是,抽檢人員是隨機從4個科室抽取的。抽檢人員不知道自己去哪里抽樣、抽檢對象是誰,行政相對人更不知道誰來抽檢、抽檢什么?然而,這樣的“雙盲抽檢”卻使邢臺市抽檢問題發現率居全省第一。這是邢臺市局改革食品藥品抽檢模式帶來的變化。
據邢臺市局局長柳金鐘介紹,以前藥品抽檢按照生產、流通、使用各環節由不同科室分段實施,科室之間信息不通暢,容易重復抽樣或漏抽。食品抽檢由市食品藥品檢驗所進行抽樣和檢驗,時間長了容易產生慣性思維,不容易發現食品藥品安全隱患。
今年3月,邢臺市局打破傳統模式,組建由監管科室、執法科室、食品藥品檢驗所等部門120名人員組成的抽樣人才庫,針對每一階段的突出問題和隱患進行抽檢。該局監督檢查科科長朱秀云說,所有的抽檢小組人員都是從人才庫中隨機分派、混編成組。人員要至少來自兩個科室,不同科室人員相互監督,保證抽樣過程公開、透明。負責某個環節抽樣的小組具體抽取哪家企業的樣品,也是隨機確定。
這次前往新河縣的抽檢小組成員薛亞寬說:“我在食品流通監管科,原來一直負責抽檢超市和商場,這次是去抽檢生產企業。現在科室界限被打破,誰都不會提前知道去哪里抽樣,抽檢對象是誰。”
抽檢模式的改革,也使邢臺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工作效能發生了變化。副所長劉榮琴介紹說,原來對樣品做常規性全項檢驗需要20個工作日。現在重點突出非法添加和安全隱患項目檢驗,抽檢等待時間大大縮短。前不久,有媒體報道“白菜用甲醛保鮮”后,市食品藥品檢驗所立刻組織抽驗白菜10批次,第二天就給出檢驗結果:本地白菜中未發現甲醛。
抽檢模式的變化,使食品違法添加及高風險檢驗項目增多,市食品藥品檢驗所于7月8日進行了檢驗能力緊急擴項,新增食品檢驗參數56項。截至目前,食品檢測項目達到637項,針對瘦肉精、黃曲霉毒素M1、蘇丹紅、羅丹明及致病菌等檢測難度大的高風險項目也具有承檢能力,檢驗能力及檢驗水平位居河北省市級檢驗機構前列。
抽檢模式改革后,各科室“混編”抽檢,大家統一共享抽檢數據,信息溝通渠道暢通,問題食品查處也更加及時。在今年二季度的抽檢中,邢臺市局根據日常風險隱患排查及群眾反映,抽檢了市場上的芝麻醬和驢肉火燒,部分芝麻醬樣品中檢出花生源成分,部分驢肉中檢出馬源性成分。監管科室根據檢測結果立刻進行了查處。
“改革后,抽檢做到了統一制定計劃、統一組織實施、統一數據匯總、統一結果運用,實現了科學配置資源、提高抽檢效率、主動防控風險,也提高了管理水平。”邢臺市局副局長鄭躍彬說。在今年上半年的市本級食品抽檢中,邢臺市局抽樣253批次,完成檢驗206批次,確定不合格批次38批,不合格率為18.4%,問題發現率在全省名列第一。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