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安徽省銅陵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稽查支隊副支隊長馬國新
圖為馬國新在假劣藥品銷毀現場。 常軍 攝
馬國新個頭不高,嗓門卻很大。理得短短的平頭和爽朗的笑聲,讓人不難猜出這是個從軍營走出來的漢子。
當同事們談起一度熱播的諜戰劇《潛伏》、《黎明之前》,馬國新一句話也插不上,喃喃自語:“我落伍了,這些電視劇我一部都沒看過。”他的最愛是《亮劍》,正面戰場打硬仗的場面總是讓他熱血沸騰。
如果不是略顯浮腫的臉龐,誰能想到馬國新5年前就身患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呢?病魔面前,他是擊不垮的硬漢,在食品藥品稽查崗位上,用激情為生命火炬注入燃料,讓每一個健康人肅然起敬。2013年2月,馬國新被銅陵市文明辦評為2012年度敬業奉獻類“銅陵好人”。
“并不是地球離了我就不轉了,但我寧愿倒在崗上,也不愿倒在床上”
2008年11月,43歲的馬國新在體檢中查出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拿到體檢報告單,馬國新一連三天徹夜未眠。最初的痛苦和糾結過后,馬國新就像擬定“作戰”計劃一樣,根據醫生的建議,制定了一套治療方案——“得病不可怕,要正確治療。就像打仗一樣,要用戰略戰術攻克之。”
第一次做骨髓穿刺,粗粗的針頭扎進骨頭里,馬國新許久緩不過勁兒,甚至覺得自己“變得抽抽了”。從骨穿室出來,馬國新就打電話到稽查支隊,詢問一起銷售假藥案的查處情況。領導和同事都勸他休養一段時間。馬國新卻說:“我明白,并不是地球離了我就不轉了,但是只要我還能走能動,就沒理由光拿薪水不干活,我寧愿倒在崗上,也不愿倒在床上。”
2009年1月的一天傍晚,銅陵市大通鎮一位居民打來舉報電話,反映他的父母買了高價保健食品,懷疑被騙,并將推銷保健食品的業務員堵在了家里。已經下班的馬國新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帶3名執法人員驅車前往現場。經過現場調查,馬國新發現案值較大,又通知公安機關介入。3個推銷保健食品的業務員被分成3組做筆錄,派出所場地不夠,馬國新和同事們只好在過道上辦案。
連續下了幾天雪,銅陵這個江南小城的天氣格外陰冷,過道上更是冷風嗖嗖。馬國新想起了醫生的告誡:“像你這樣的病人,最怕感冒著涼,發燒一次恐怕就要少活一年!”患病之后,由于藥物不良反應,馬國新深受渾身浮腫、骨骼酸痛、失眠、頭痛“四大癥狀”的困擾,奇怪的是,經常來襲的骨骼酸痛在辦案時卻貼心地“回避”了。做完筆錄已是深夜,回到家已經是凌晨。這起案件,馬國新和同事為上當受騙的百姓挽回經濟損失4萬多元。
自從2005年11月從部隊轉業到銅陵市局從事藥品稽查工作,馬國新就像他的手機一樣,處于24小時“開機”狀態。在菜市場買菜時看到穿白大褂的人,馬國新也會湊上前看看是不是以義診之名行非法售藥之實。2012年6月的一天,走在上班路上的馬國新看到電線桿上貼了一張“特快一針靈”的小廣告。廣告稱,該診所擁有進口新藥,能治愈淋病、梅毒、濕疣等難言之隱。出于職業的敏感,馬國新覺得這家診所肯定有問題,于是著手進行調查。
根據廣告上的電話,馬國新跟對方接上頭。身著便衣的馬國新謊稱自己“不舒服”,被對方七拐八彎地領進了一個家庭式黑診所。診所內除大量“進口藥品”外,還擺放著很多未制成成品的小針劑。三名身著制服的同事跟蹤而至,與馬國新一起將黑診所的主人吳某控制住。據吳某交代,他通過熟人搞到普通的抗病毒針劑,貼上偽造的進口藥標識,牟取暴利。從2008年至案發,吳某已經“治療”了200多人,非法獲利達200萬元。
稽查辦案,與不法分子面對面交鋒,危險無處不在。既然已是個病人,為什么還要沖在前?馬國新說:“老習慣,改不掉。”17歲參軍,19歲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邊境輪戰,馬國新當年在老山前線的職責有兩項:守陣地、拔點。藥品稽查工作要守住藥品安全防線,要端掉制假售假窩點,馬國新感到自己從未離開“戰場”,像當年的步兵營小炮連戰士一樣,總是沖鋒在前。
8年來,馬國新辦理了400多起案件。憑著多年練就的“火眼金睛”,他總能于細微處找到案件突破口。他帶出來的“徒弟”已經成長為稽查能手,銅陵市局連續多年獲評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管系統稽查先進單位。
馬國新在稽查支隊的“戰友”常軍、肖亞東說:“有馬副支隊這樣的人在身邊,我們怎么可能懈怠呢?”
銅陵市局的統計數字顯示,無論是案件數量還是罰沒款,近兩年均大幅下降。由于藥品稽查力度的不斷加大,很多違法經營的藥販子都不敢到銅陵來。
“錢的確是好東西,我需要錢,也缺錢,但是我不能缺德、缺良心”
患病前兩年,一年將近8萬多元的進口藥費讓馬國新一家捉襟見肘。借錢治病?想到愛人沒有固定工作,女兒還在上中學,一旦自己“救不活”,將給妻女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馬國新賣掉了一家人賴以棲身的房子。
在查處一起銷售假藥案件時,當事人多次找到馬國新,想讓他“高抬貴手”。
“有一次他來找我,很明顯,手里提著一摞現金。”馬國新用手比劃了一下,“這么厚,至少有幾萬元。”
2012年,馬國新辦理了一起醫療機構私自購進流感疫苗案件。當事人調動多方關系找到馬國新,想將此事擺平。被馬國新拒絕后,當事人開始誣賴馬國新收了他的錢、收了他的東西,并揚言要到馬國新家里過年。
這樣的事情對馬國新來說并不新鮮。他說:“干我們稽查工作的,必須意志堅定,否則一不留神就‘栽’進去了。錢的確是好東西,我需要錢,也缺錢,但是我不能缺德、缺良心。”
“丁是丁、卯是卯,一切按法律規定辦。”在銅陵這個僅有70萬人口,帶有濃郁“人情社會”氛圍的小城市,“無債一身輕”的馬國新從未破過自己立下的這個“規矩”。
銅陵市江南大藥房的負責人汪四化一直認為自己和馬國新是“老熟人”。日常檢查,馬國新沒少到藥店去。平時有啥藥品經營方面的問題,汪四化也愛找馬國新咨詢。有一年“五一”長假,汪四化接待了一名推銷藥品的業務員,由于不清楚這批藥品是否合法,汪四化習慣性地撥通了馬國新的電話。馬國新很快來到江南大藥房,發現這批藥品涉嫌違規銷售,立即暫扣了藥品并進行查處。
2012年,馬國新的事跡被銅陵市媒體報道后,汪四化才知道馬國新患了白血病:“我跟他一直打交道,他從來沒跟我提起過。想起那次放假期間,我還讓他到店里來,心里真是過意不去。”
在銅陵市百草堂大藥房負責人陳恩達眼里,馬國新是位有“父母心”的人。只要患者的安全用藥權益遭到損害,馬國新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有時候,他還為一些分外事跑前跑后,忙個不停。稽查支隊附近的居民馬大爺因為心臟病在上海住院。出院后他發現在銅陵買不到在上海用的治療心臟病的藥物,上網買又擔心買到假藥,于是來到稽查支隊“求醫問藥”。馬國新與生產廠家、批發企業、零售藥店多方聯系后,為老人解決了這一難題。現在,馬大爺路過稽查支隊時,常常上樓來看看馬國新,把自己聽說的某種治療白血病的“土方子”介紹給他,建議他試試。
5年來,一個月一次血液檢查,半年一次骨髓穿刺,馬國新都是一個人坐車到合肥的醫院。他從不讓妻子和女兒陪伴自己去醫院,擔心她們有“心理陰影”,擔心她們的眼淚會讓自己“意志不堅定”——“我是男人嘛,就應該頂起一片天。”
2013年5月10日,銅陵市局成立“銅陵好人”馬國新食品藥品科普志愿者服務隊。在當天的現場招募活動中,來自銅陵市食品藥品監管系統的60多名志愿者加入服務隊。
“現在不是都在提倡正能量嗎,我覺得馬副支隊傳遞給我們的,就是一種正能量。”銅陵市局的“80后”程莉莎對記者說。(本報記者 王春梅 孫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