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藥品生產企業的黃金資產
藥品安全是人命關天的事。藥品的真偽和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每一位用藥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確保藥品質量安全有效是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的法定義務和社會責任。安全有效的藥品是生產出來的,抓好藥品生產質量管理是抓好藥品質量源頭安全的關鍵。
為保證藥品生產質量安全,國家制定了嚴格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各級藥品監管部門不斷加大監管和審查力度,不斷修訂并實施了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藥品GMP),從理論上說,我們的藥品質量安全應該是越來越有保障。然而,從“齊二藥”事件到“鉻超標膠囊”事件,我國藥品質量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筆者認為,這不只關乎法律,更關乎道德。企業誠信生產經營是藥品質量源頭安全的關鍵。制藥企業必須要尚德守法、高標自持。
成于守信敗于失信
有個別藥品生產企業誠信缺失、員工質量安全信用意識淡薄,為了降低成本、謀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不顧老百姓的健康,將劣質、有害產品充作合格產品出售。或者采用低限投料等生產方式,以次充好,損害消費者和其他企業的合法利益。如齊二藥“亮菌甲素事件”、完達山“刺五加注射液事件”、佰易“人免疫球蛋白事件”等藥害事件的發生,均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個別藥品生產企業存在誠信缺失、質量管理職能落實不到位、質量責任意識不強等問題,沒有認真執行藥品GMP,在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同時,更給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今年5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老味道、老故事、老品牌——堅守誠信的力量”主題宣傳活動,宣傳了食品藥品行業品牌企業的誠信文化和歷史傳承,講述了誠信為本、以義取利的“中國故事”,弘揚了誠實守信的行業風氣。筆者不禁為之“點贊”!藥品生產企業需要更多誠信示范的“正能量”,激勵人們見賢思齊、擇善而從,不斷推動企業發展、行業興旺。秉承“藥者當付全力,醫者當問良心”;“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優良傳統,在生產經營中始終堅持“品質第一、藥者人心”和“德、誠、信”,才能確保企業金字招牌熠熠生輝,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屹立不敗。
走好誠信“星光大道”
弘揚誠信,政府就要重典治“失信”,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講誠信,就要講法治。要加強對規范市場交易行為的刑事立法和誠信制度的立法,完善誠信信息共享機制和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提升失信成本,對制售假冒偽劣藥品的行為要用重典治之,給每個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以公平競爭的良好信用環境。
1.運用科技手段,形成互聯互通的監管網絡和對失信者的社會聯防
建立信用記錄,將對市場主體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結果依法向社會披露,實施市場懲戒,使誠信信息成為藥品生產經營者的“市場身份證”,引導生產要素流轉和消費選擇,形成市場倒逼機制。國務院最新公布的《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將從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按照條例規定,企業信息公示制度要求,企業的“工商公示信息”以及“企業公示信息”兩項內容均向社會公眾開放查詢。
2.公開失信單位和個人的信息,健全黑名單制度
將失信的企業和個人列入“黑名單”,進行重點監管,嚴格稽查審核,實施行政懲戒。加強藥品監管與公檢法的協作,進一步完善區域合作機制,健全食品藥品“黑名單”制度,讓進入黑名單的人幾年內不能高消費、投融資等受到影響。據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正推動建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今后公民只要查一個碼,就能獲知自己各類信用記錄信息,此舉將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健康經濟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預見的是,通過信用信息的廣泛利用,將把失信者對某一方的失信轉化為對全社會的失信,使其一處失信用、處處受到制約。
3.分類監管誠信,以“最嚴監管”促誠信建設
要加快建設藥品生產經營者的誠信檔案,動態更新、完善誠信信息數據庫,對藥品生產經營者誠信狀況實行分類定級,根據誠信狀況實施寬嚴相濟的差異化監管,優化監管資源配置,增強監管執法的針對性。要完善事中、事后監管,特別是強化對藥品生產企業的突擊檢查,以科技手段防范風險,對違背誠實守信原則的行為加大打擊力度,實現優勝劣汰,確保市場規則和信用的實施。
講誠信,藥品生產企業就要尚德守法,嚴密防范藥品安全源頭風險。
安全有效的藥品是生產出來的,要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藥品安全水平,加強行業自律,就一定要強化企業的責任主體意識,而強化企業誠信意識是治本之策。
1.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嚴格執行藥品GMP
藥品生產企業要牢固樹立誠信意識和質量意識,進一步明確藥品生產企業是藥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對生產的藥品質量負責。應把嚴格執行藥品GMP作為一條主線,貫穿藥品生產質量管理的全過程,對企業從藥品原輔料的采購、檢驗、使用,到成品的放行、銷售全過程實行嚴密的控制。應加強相應的崗位培訓,嚴格按照SOP和申報的工藝操作,完善對產品特點及工藝的了解和認識,在日常生產過程中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特別應加強員工培訓和執行細節的管理,充分調動企業質量部門和QA人員的能動性,做到藥品生產質量管理不在一線失守、失控。
2.建立企業內部誠信體系,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
藥品生產企業應加快建設企業內部誠信管理機制和相應的管理制度,將藥品的質量作為講誠信、定規章的重點,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誠信自律制度和考核獎懲措施,尤其應加強企業負責人、質量受權人、生產質量負責人及中層管理人員的失信約束機制,并逐漸延伸到員工的個人生活信用,將員工誠信納入績效考核體系。應根據員工崗位信用制度,建立員工失信記錄,尤其是對關鍵崗位人員,應詳細記錄年度違反GMP行為、故意過失行為、生產中未按規定報告的各種情形以及弄虛作假等不良行為,并按年度對關鍵崗位人員進行誠信評估,將以上信息匯總納入員工個人檔案。同時,要積極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不斷完善薪酬和福利各項管理制度。只有激發員工參與誠信體系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實現誠信體系建設的不斷發展、完善。
3.誠信做產品,傳遞正能量
藥品生產企業要長抓誠信教育工作,使藥品生產經營者處在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濃厚氛圍之中,牢固樹立起尚德守法價值觀,不斷增強尚德守法自覺性。筆者所在的湖南省岳陽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近期就在轄區內的藥品生產企業中深入開展了以“誠信做產品”為主題的“道德講堂”、“道德論壇”征文、“誠信示范”創建等教育活動,對企業員工進行誠信、責任教育,強化員工誠信行為引導,全面加強企業的誠信制度建設,促使全體制藥人員自覺將“誠信做產品”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切實實落實到每個崗位上,真正做到用良心做好藥。
提升質量歸根到底靠企業。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講道德、講誠信的經濟。企業要堅守商業道德,擔起產品和服務質量的主體責任,在創新、管理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下功夫。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近日召開的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對企業而言,誠信是黃金資產,誠信經營回報豐厚。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契約經濟,只有那些誠信經營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贏得客戶、贏得市場。(作者單位:湖南省岳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