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監管模式的誕生??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紀實之一
圖為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安順(前排左二)在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調研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 北京市局提供
編者按:從2013年8月16日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正式掛牌成立,到當年11月1日北京市所有街道、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全部正式履職,用時不到100天;從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北京市藥品監管局完成歷史使命,到重新組建北京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過渡期不到100天;從原來分散在5個部門的食品藥品監管力量,到共同匯聚到一個部門形成5000人的監管隊伍,整合不到100天。低調的轉身,華麗的亮相,不到100天的時間里,北京創造了全國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的奇跡。北京市局在監管體制改革以及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方面進行的大膽探索,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從今天起,本報擬分4期刊登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系列報道,希望能對全國其他省(區、市)正在進行中的監管體制改革有所啟迪。
2014年3月27日晚上9時,北京市豐臺區,許多街頭商店已經打烊,位于花鄉的新發地肉類批發市場卻是燈火通明、人頭攢動,批發市場營業時間開始了。
北京市共有10家大型肉類蔬菜批發市場,豐臺區就有5家。“現在有花鄉食品藥品監管所也負責這里的食品安全檢查,每天晚上我們區局和所里都派人來市場巡查,相互配合,工作比體制改革之前更深入,檢查也更到位。如果只依靠所里,人手有限;如果只依靠區局,我們沒有花鄉監管所熟悉情況。”夜晚來過無數次市場的豐臺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李云鴻,邊說邊指了指停放在市場大廳外的快檢車,“這里決定北京‘菜籃子’的安全,絲毫不能懈怠,每天抽樣檢測是必須的。”一輛帶有“食品藥品應急執法”標識的依維柯車里,豐臺區食品安全監控中心工作人員蔡旭正在檢測剛剛從大廳抽查的豬肉樣品。
翌日的北京,春意盎然,路邊的一簇簇桃花競相開放。花團錦簇下的北京市第五幼兒園附屬實驗園,食堂里的孩子們正在大口地吃著午飯,豬肉就是從新發地肉類批發市場輾轉運到食堂的。“食材購進票據齊全、可追溯是基本的要求。”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餐飲監管處負責人劉國斌說。這天,這所食堂剛剛接受東城區食品藥品監管局餐飲服務監管科和街道食品藥品監管所的聯合檢查。
據劉國斌介紹,這是北京市局新組建以來第一次組織針對全市學校及托幼機構食堂的大檢查。截至4月7日,全市共檢查學校及托幼機構食堂3300余戶次,覆蓋率達100%。“這次檢查與以往不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組建后,市局和區縣局都成立了專項領導小組,重視程度提高了。而且,市局要求區縣局必須要制定檢查方案,便于細化任務,也便于監督檢查。市局不僅要督查區縣局工作,區縣局也要督查街道、鄉鎮監管所工作,三級聯動,層層落實。街道、鄉鎮監管所對轄區學校情況也熟悉,通過拉網式檢查,結合食品快速檢測和監督抽檢,及時發現風險隱患,這也是今后的工作模式。”
垂直管理和屬地管理相結合的監管模式,在北京進入運轉狀態后,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局長張勇對此用“創新性、創造性”的詞語加以肯定。
2013年11月8日,張勇到北京市調研指導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在視察了海淀區四季青鎮食品藥品監管所、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之后,張勇稱贊說:“北京用了不到100天的時間,完成了三級監管機構的組建,使首都食品藥品安全在機構改革中大大降低了風險,這在全國絕無僅有,北京機構改革走在了全國前列。”
的確,自2013年3月國務院部署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時間表,到今天全國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已經過去一年多,北京用時最短,監管觸角卻伸得最長,全市322個街道、鄉鎮100%建立了食品藥品監管所。
5個部門、5000人,不到100天全部到位,中間會發生多少人、財、物、權的交接甚至交涉?在人情社會的中國,這是多么龐大復雜的一項“工程”!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張志寬的注解是:“為什么要進行改革?就是要建立統一、權威、高效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怎么做能稱為‘統一、權威、高效’,首先就體現在部門職能整合上。”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在部門職能整合上的雷厲風行讓許多省市感嘆不已,在監管模式上的獨樹一幟更是讓人們驚奇稱羨。對此,張志寬的解讀是,“北京作為特大型城市,在食品藥品安全方面,有與其他大城市一樣的共性問題。比如,西城區的奶制品出了問題,誰敢說東城區就不會出問題?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波及所有區縣,此時如果按照屬地管理,監管力量就會在處置事件的過程中各自為政,力量內耗。大城市,市場大、流通快,此時要應急反應、快速處置,強調轄區概念的屬地管理就不合適,要讓監管力量發揮最大的邊際效應,就要實行垂直管理。”
“北京是首都,我們不僅要服務北京市民,還有服務中央的重大政治任務。只有集中執法力量,才能保障中央的重大活動以及國際性活動。如果實行屬地管理,分散的執法力量無疑難以承擔如此重任。”作為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志寬對此理解格外深刻。
“但是,如果日常檢查也實行一條線式的垂直管理,難以讓區縣政府承擔‘負總責’的重任,對食品藥品安全的重視程度怕是打了折扣。”張志寬說。
鑒于全國許多省市實行的都是屬地分級管理,而且既然讓區縣政府擔負地方負總責的任務,就要把機構放在地方政府手里。為此,張志寬提出了一種全新的食品藥品監管模式設想,即垂直管理與屬地管理相結合的模式,當張志寬把設想向北京市委、市政府匯報后,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種全新的立體監管模式由此誕生,這也注定在中國食品藥品監管史上,“體制創新”字樣由北京率先書寫。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