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負總責”的強音——甘肅省平涼市全面推進食品藥品安全城鄉一體化紀實(一)
甘肅平涼——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誕生地。今天,它是甘肅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經濟作物主產區,農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0%以上。
金秋的平涼大地,一派豐收的景象。平涼市崆峒區柳湖鄉政府正在組織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食品藥品安全知識“五進”宣傳、無假劣食品藥品鄉鎮創建等活動,這些都是該鄉今年食品藥品安全重點任務,年底區政府要進行考核。近年來,平涼市委、市政府堅持把食品藥品安全作為推進經濟社會建設的大事,層層落實各級政府責任,加大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力度,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以行動詮釋了“政府負總責”的深刻內涵。
“保證不了食品藥品安全就是政府失職”
“保證百姓飲食用藥安全,是政府的基本職責。如果連這都保證不了,就是政府失職?!痹谄經鍪形瘯涥悅バ闹?,食品藥品安全占據著重要位置?!罢l敢砸老百姓的飯碗,我就砸誰的飯碗?!迸畷浀脑挃S地有聲。
認識決定高度。2007年,平涼市全面統籌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將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主任的食品安全委員會調整為由市長任主任、6縣1區政府及近20個政府職能部門“一把手”任委員的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提升組織領導規格,擴增責任部門,進一步強化對食品藥品工作的組織領導。
從當年開始,平涼市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年度工作目標責任,每年,市與縣區、縣區與鄉鎮、鄉鎮與村社均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市、縣區政府與相關監管部門也簽訂責任書,明確安全責任,逐級分解落實。
通過5年不間斷的落實責任,食品藥品安全組織領導、工作責任和督查考核體系全面健全完善,政府重視程度和組織、督導、解決問題的力度全面提升,各級政府、監管部門積極主動履職盡責步入常態。
在平涼采訪的幾天里,接觸到的市、縣區、鄉鎮政府的每位領導談起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都了然于胸,且見解深刻。
“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與民生關系最緊密。出了事,不僅是社會問題,也是政治問題?!膘o寧縣委書記王宗良認為。
“食品藥品安全管不好,經濟發展再好、再快,也失去了發展的意義,群眾也不會滿意?!贬轻紖^副區長趙玖梅說。
每年平涼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工作報告都把食品藥品安全作為社會民生問題的重點,提出明確要求。
今年1月出臺的平涼市“十二五”規劃,以專門章節明確了食品藥品安全任務、建設項目和保障措施等,為平涼市勾畫出了下一個5年食品藥品安全發展的美好藍圖。
“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不是一兩個部門的事”
平涼市歷任主管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政府領導認為:“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不是一兩個部門的事,各相關單位要共同攜手,聯合執法,加大監管力度,消除監管盲點?!?nbsp;
在2009年以來的藥品安全專項整治中,平涼市食品藥品監管、衛生、公安等部門加強銜接協調,建立了部門協作機制。僅2010年,市縣相關部門就開展了25次聯合檢查,一些食品藥品領域的突出問題在協作的合力中逐步解決。
今年7月,經3個月調研,10易其稿,平涼市政府主要領導參與修改的《平涼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出臺,全面建立起責任、管理、考核等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我們不能只算經濟賬,還要算社會賬”
平涼市2010年地方財政收入13.02億元,不及東部發達地區一個市財政收入的1/10。就是這樣一個醫藥經濟不發達、地方財政收入有限的地區,凡是涉及食品藥品安全的事項,地方政府都予以優先考慮,積極解決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經費保障等影響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重大問題。
今年3月,在平涼市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會議上,副市長李生發強調:“實行屬地化管理后,機構、職能、人員還沒有到位的縣區要盡快調整到位。各縣區一定要給予大力支持,切實解決監管經費長期不足的問題?!?nbsp;
有50萬人口的靜寧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去年財政收入僅5000萬元,一個縣級干部一年的辦公經費只有2000元。在如此捉襟見肘的情況下,靜寧縣今年拿出100萬元經費用于食品安全和藥品監管工作,組建了餐保化監督所,一次劃轉6名執法人員,并解決了103平方米的辦公用房,??钯徺I了一輛價值20多萬元的執法用車。“在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方面,我們不能只算經濟賬,還要算社會賬、政治賬?!膘o寧縣委書記王宗良道出真言。
靜寧縣并非特例。在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實行分級管理后,平涼市各縣區政府都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莊浪縣成立了藥品稽查大隊;
——崇信縣局編制從6人增加到10人,監管經費8萬元,為歷年最高;
——華亭縣組建食品藥品稽查大隊和藥品醫療器械安全監測與評價中心,一次性解決餐?;O管人員編制10名,藥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和監管經費20余萬元,人均經費超過了當地公安部門;
崆峒區政府針對崆峒區局只有5名工作人員、無辦公場所、經費不足等困難,在全區人員編制不增加的形勢下,從其它單位壓縮出20個公務員編制調整給該局,充實了監管隊伍,并為崆峒區局購置了辦公樓。
“發揮鄉鎮政府在農村監管中的主導作用”
位于黃土高原丘陵山塬區域的平涼,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地區,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87.5%,全市70%的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分布在農村。只有把農村居民的飲食用藥安全問題解決了,平涼市的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才能算真正到位。為此,從2003年開始,根據國家局和甘肅省局的有關精神,平涼市持續不斷推進農村藥品“兩網”建設,把監管重心下沉到鄉鎮、村社,夯實農村食品藥品安全保障基礎。
從2006年以來,平涼市6縣1區的102個鄉鎮均成立了由鄉鎮長任組長、村級組織負責人為成員的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立了辦公室(或食品藥品監督所),配備食品藥品專干,各村主任和村文書分別為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和信息員。鄉鎮向上與縣區政府簽訂責任書,向下與所轄各村社簽訂責任書。鄉鎮政府、村社組織以其特殊的工作優勢擔負起了保障轄區食品藥品安全的責任,解決了農村市場“有人管、經常管、能夠管”的問題,實現了對農村市場的全覆蓋、全天候的監督。
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暴發,在上級相關清查文件還未下發的情況下,莊浪縣水洛鎮政府食品藥品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媒體了解產品警示信息后,自主安排在全鎮范圍內對問題奶粉清查,相關工作開展比上級政府文件早了幾天。
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平涼市在統籌城鄉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中形成了黨委政府主導、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實現了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由職能部門執法監管向政府主導的社會綜合治理轉變;由分散監管向齊抓共管轉變;由事后查處向事前防范轉變;由就監管抓監管向促進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轉變。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