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非藥品冒充藥品專項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據中國醫藥報綜合消息 近一段時期,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積極行動,針對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開展了對非藥品冒充藥品行為的調查摸底、市場檢查及整治行動。目前,一些地區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福建建甌建甌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從三個方面著手開展了非藥品冒充藥品專項整治行動。
一是在“3·15”以及節假日舉辦大型宣傳活動,向公眾發放宣傳材料,展示相關實物,讓老百姓充分了解什么是藥品,什么是非藥品。二是成立非藥品冒充藥品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并實行分組分片包干負責制,將全市分為三個片區,由分管領導帶隊實行全面檢查。三是啟用農村藥品監督網絡,使整治不留死角。此外,該局還派人下鄉,向涉藥單位講解相關政策和知識,要求各村涉藥單位進行自查,將現存的冒充藥品的非藥品品種上報食品藥品監管局。
專項整治開展以來,該局共檢查藥品經營企業37家、醫療機構14家,發現冒充藥品的非藥品800余種,對存在此類問題的單位,該局均已依法進行了處理。
重慶梁平梁平縣食品藥品監管局自3月底以來,分三個組深入轄區藥品經營企業,對非藥品冒充藥品的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重點包括非藥品產品仿冒藥品的名稱和包裝,非藥品產品直接使用藥品通用名,以及非藥品產品的名稱、包裝、說明書明示或暗示有治療疾病的作用等。
調查中,該局對涉嫌冒充藥品的非藥品產品,按食品、消毒產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無文號產品6類進行了分類匯總,共登記了1527個種次,為下一步規范藥品經營秩序打下了基礎。
內蒙古包頭包頭市東河區食品藥品監管局采取多項措施,對藥品零售企業的非藥品經營行為進行了大力規范。
該局規定,零售藥店經營非藥品產品的,必須設立非藥品專區、專柜,設置明顯的非藥品區域標識,將藥品與非藥品明顯隔離,不得混放。不得經營與藥品包裝相似、名稱相同或相仿、宣傳功能主治的非藥品產品;所有仿冒藥品名稱、宣傳功能主治的非藥品必須立即停止銷售。該局要求藥品經營企業必須建立并嚴格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審驗供貨商的經營資格,驗明產品合格證和產品標識,并建立產品進貨臺賬。銷售非藥品時,須向顧客出具銷售憑證,其中應包括產品名稱、規格、批號等內容,以便顧客以及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必要的時候對產品進行追溯。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對于非藥品冒充藥品的行為,一經查實,將依法嚴肅處理。
新疆尼勒克尼勒克縣食品藥品監管局采取多種措施,大力開展了非藥品冒充藥品專項整治。
該局召開會議向藥品經營企業傳達了國家局的有關精神,講解哪些產品屬于非藥品冒充藥品,哪些產品不得在藥品零售企業銷售。該局在公共場所設立宣傳點,向群眾發放宣傳材料,讓群眾掌握辨別藥品與非藥品的知識,以防上當。
根據前期調查的情況,該局將已掌握的冒充藥品的非藥品列出目錄,發放給藥品經營企業,組織企業進行自查自糾,并要求企業將自查情況以書面形式詳細上報,凡目錄中的產品一律下架,停止銷售。
在整治工作中,該局以藥品零售企業為重點單位,以“食”字號、“消”字號、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妝品和無批號產品為重點品種進行了嚴格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無文號產品以及非藥品冒充藥品的違法行為,均依法進行了嚴肅處理。
安徽潛山潛山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在非藥品冒充藥品專項整治工作中動手較早,前一段時間已經完成第一輪的檢查和治理。為了鞏固前一階段工作的成果,潛山縣局從4月初開始,在轄區組織開展了非藥品冒充藥品專項整治“回頭看”工作。
“回頭看”內容主要包括:各藥品經營企業是否設立了非藥品銷售專柜,是否嚴格將藥品與非藥品分開陳列;按要求已撤柜的“偽藥品”是否有回潮現象;對非藥品的購進是否建立了驗收制度。對于在“回頭看”中發現藥品經營企業繼續銷售無文號產品或以非藥品冒充藥品的,堅決按假藥予以處罰。
開展“回頭看”以來,該局已出動監管人員40余人次,檢查單位35余家次,未發現銷售“消、妝、健”字號等“偽藥品”的行為,部分藥品經營企業自覺取消了非藥品的購進計劃,非藥品冒充藥品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