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高質量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
構筑食品安全“防火墻” 撐起群眾健康“保護傘”
羅平高質量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
|
羅平縣位于滇、桂、黔三省(區)結合部,國土面積3018平方公里,轄6鄉6鎮155個村委會1244個自然村57萬人。2007年10月,云南省食品安全委員會把羅平縣列為首批省級5個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單位之一。羅平縣委、縣政府圍繞“保障公眾飲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目標,早計劃、早安排,高標準、高質量、嚴要求推進食品生產標準化、流通現代化、市場規范化、經營品牌化、監管法治化、信用體系普及化,讓百姓飲食無憂。
一、創建從嚴要求
羅平縣有食品生產加工單位261家,其中小作坊73家;在流通領域,有1229戶食品和食雜店經營企業,其中縣城有805家;在消費領域,共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014家,其中縣城餐飲單位有476家;在豬肉生產經營行業,共有2家屠宰企業,3個定點屠宰場,21個鮮肉肉品供應市場,銷售鮮肉的企業和個人88戶(人);在農產品領域,共有獸藥經營戶45家,飼料經營戶200家,農資經營戶227家,其中農藥微肥經營戶186家,種子經營戶41家;在藥品領域,全縣有各類涉藥單位295家,其中藥品經營企業89戶,醫療機構206家。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開展創建食品安全示范縣的通知》的要求,緊緊圍繞“十個目標”有條不紊地開展食品安全示范縣的創建工作。一是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比較完善。縣、鄉政府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目標考核體系;縣、鄉、村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網絡覆蓋面達100%,縣政府對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和鄉鎮政府食品安全考核覆蓋率達到100%。每個鄉(鎮)都有一個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二是農業投入品使用得到有效規范。鮮活農(畜、水)產品抽驗合格率達到95%以上;建有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三是食品生產加工行業得到有效規范。小作坊得到全面整治,當地企業生產的食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生豬定點屠宰率縣城達到100%、鄉鎮達到70%以上,建立畜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四是食品銷售行為規范。落實日常監管和經營自律制度; 75%鄉(鎮)、45%的行政村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連鎖店,食品統一配送率達到80%。五是農村餐飲店食品衛生抽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學校食堂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達到100%,農村集體聚餐備案率達到80%以上。六是各環節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制度健全。進貨記錄齊全,可追溯率達到100%。七是食品安全檢測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檢測計劃和信息發布實現統一。八是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穩步推進,至少3個行業30家企業開展信用體系建設試點。九是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健全。應急網絡覆蓋面達到100%;應急網絡覆蓋面達100%。十是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公眾對食品安全滿意率達到70%以上。圍繞10項目標,有關職能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確保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把羅平縣建成一個食品安全、可靠、有序的示范縣。
二、筑牢監管網絡
該縣堅持“政府領導、部門協作,三級聯創、分級管理,規范行為、全程監管,突出重點、標本兼治,建章立制、探索長效”的工作原則,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聯系食品安全的縣委、人大、政府、政協、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為副組長,各相關部門為成員的創建“食品安全示范縣”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創建辦公室”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具體負責組織實施。縣政府安排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工作經費3萬元;利用再就業資金投向食品安全監管,年投入再就業資金15萬余元,保證了全縣12個鄉(鎮)聘用53名食品藥品協管員的工資;安排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經費10萬元(“整治辦”設在質監局);安排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經費20萬元,從財力上保障了“有錢辦事”。建立“工作運行、信息預警、防范監控、應急處置”四大機制,推進“重點環節整治、學校食品安全整治、農家宴席安全監管、飲用水整治、信用體系建設”五項工作,制定下發了創建省食品安全示范縣實施方案,把食品安全創建達標列入鄉鎮、相關職能部門主要領導政績考核內容,縣政府與8個監管部門和12個鄉鎮簽訂了《創建食品安全示范縣目標責任書》,相關單位制定了相關規劃、措施和方案,完善健全食品安全應急體系。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對各鄉鎮和職能部門進行實時監控,規范全縣食品安全工作單位的職責,對各鄉鎮和職能部門的食品安全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村食品安全工作站、食品安全相關工作人員的職責進行了明確規定。各鄉鎮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工商部門“一會兩站”(即各鄉鎮的消費者協會和各村設立的消費者投訴站、12315申訴舉報聯絡站)協助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每個行政村“兩委”班子強化做好食品安全的責任,做到層層有人管、一級抓一級的縣、鄉、村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網絡。
三、強化宣傳教育
“美麗羅平人人愛、食品安全天天講”、“美麗羅平我的家、食品安全靠大家”、“手牽手把好食品質量關、心連心建設生態羅平”、“勤查狠抓嚴把關、食品安全重于山”、“家事國事天下事、食品安全是大事”、 “安全食品聯萬家、食品安全靠大家” 、“千好萬好食品安全為好、金貴銀貴生命平安最貴” “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促進羅平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如今進入羅平,各單位、學校、村(居)委會張貼的橫幅,既宣傳了食品安全,又宣傳了魅力羅平。
該縣今年10月以來,堅持“政府領導、部門協作,三級聯創、分級管理,規范行為、全程監管,突出重點、標本兼治,建章立制、探索長效”的工作原則,積極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各單位從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出發,生產加工重監督、流通領域嚴準入、消費終端防事故,從食品源頭污染、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四個環節嚴把質量安全安關,使廣大人民群眾買的放心、吃的放心,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食品消費市場環境。各單位不斷拓寬創建活動的宣傳渠道,加強宣傳教育的力度,領導小組召開相關會議,宣傳開展創建活動的意義、方法步驟、驗收標準等知識;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方針政策、法律法規,開展食品安全“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活動,各單位、學校、村(居)委會張貼橫幅、分發宣傳資料、現場咨詢等多種形式宣傳,倡導科學、健康的食品安全消費觀念,引導公眾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公益活動。各單位、學校、村(居)委會張貼橫幅、分發宣傳資料、現場咨詢等多種形式宣傳,倡導科學、健康的食品安全消費觀念,引導公眾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公益活動。通過張貼過街橫幅、分發宣傳資料、現場咨詢等多種形式,以點帶面,打造宣傳攻勢,使創建活動家喻戶曉。農業部門以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農藥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法律法規,使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有效地禁止了高毒農藥在蔬菜、果樹、中草藥材和茶樹上的應用。畜牧部門以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宣傳,提高食品經營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和廣大消費者了解食品安全相關知識、正確引導消費。商務部門開展“放心肉”和“放心酒”知識、法律宣傳工作,向廣大業主宣傳省、市、縣有關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知識,肉食品和酒類食品安全常識,生豬屠宰管理和酒類管理行政執法情況、流通市場檢查情況等工作情況。工商部門開展識假辯假活動,發放《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產品質量法》、《生食水產品應該注意什么》、《餐桌上應該注意什么》、《食品安全知識讀本》等各種宣傳資料。
四、強化環節監管
該縣從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出發,嚴堵食品源頭污染、生產加工重監督、流通領域嚴準入、消費終端防事故,從食品源頭污染、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四個環節嚴把質量安全安關,使廣大人民群眾買的放心、吃的放心,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食品消費市場環境。
嚴堵食品源頭污染。該縣對農業投入品、產地環境、農產品包裝標識實行監管,對種植業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獸藥殘留超標和畜產品違禁藥物濫用等現象實行專項整治,在全縣推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規范種植、養殖方法,實行市場準入制和質量跟蹤制。各鄉(鎮)開展油菜籽、黃姜、蔬菜、西瓜、漁業、肉牛、生豬、黑山羊、野麻雞等農業種植(養殖)生產基地建設14個。其中組織2個企業3個產品申報綠色食品認證和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認證工作,示范基地認證面積達12萬畝。
嚴格監督食品生產加工。該縣嚴審企業生產條件、督促企業按標準生產、取締無證生產的小作坊、建立食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加大抽查、巡查、回訪、年審、強制檢驗力度、打擊制假售假行為等措施強化監督生產加工各環節;完善預警、獎勵舉報、快速反應、食品檢測人員資質審核管理等制度,建立行政區域打假責任制,以嚴守食品生產加工關。全縣261家食品生產企業建立檔案,實施“ABCD”四級管理。羅平豐瑞糧油公司生產的“金菜花”品牌菜籽油,榮獲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綠色食品》證書和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有2家企業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
嚴保食品流通安全。該縣經常性進行市場專項執法檢查,嚴勵打擊假標識、假包裝、假商標、不合格食品原料、病死注水肉、用甲醛、工業堿等有毒有害物質浸泡水產品、銷售農藥殘留超標蔬菜水果、劣質大米或變質加工食制品等事件;對食品質量實行定向監測制,及時公布監測結果、市場預警、消費提示等信息。
嚴防食品消費不安全因素。嚴格餐飲業、食堂衛生許可證審查制度,嚴把準入標準和衛生許可關;嚴密注意對小餐館、小飲食攤點、小食品店、小加工作坊“四小”生產經營戶的監管,建立食品衛生責任制,以有效遏制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各中小學、幼兒園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定》等條例和規定,并落實責任,安排專人抓食堂食品衛生的管理工作,學校食堂、小賣部中不使用無健康證的人員;選購具有質量安全標志的食品原料,并嚴格執行采購索證制度和進出庫登記制度;生熟食品分類存放,不得購買熟制品或半成品,不出售生食;消毒設施配備到位,保持食堂操作間和學生餐廳環境衛生,嚴防食物中毒,提高飯菜質量,讓學生吃飽吃好,讓學生家長省錢放心;各學校結合學生實際,加強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教育,教育學生不購買無生產許可證、無衛生許可證、無生產日期的“三無”成品食品,增強防范意識,增強健康意識,自覺拒絕不衛生、沒有安全保證的食品;各學校通過多種渠道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配合做好學生飲食習慣的培養,教育學生按時用餐,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五、開展專項整治
該縣把食品安全工作與日常監管相結合、定點示范與全面推廣相結合、完成創建目標和探索長效監管模式相結合,以建設食品安全責任網、監督網、流通網為重點,整合監管資源,以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為主線,以確保飲食安全為宗旨,以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相結合,扎實推進實施食品放心工程,以食品生產源頭和市場準入管理為重點,通過強化宣傳、綜合監管、聯合執法、完善監管網絡等措施,全面加強食品種植、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四個環節的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工作,食品藥品監督、農業、質監、工商、衛生、畜牧、商務等單位自2007年10月以來,開展以“農村地區、城市周邊、校園周邊、小作坊、小市場、小餐館、小超市、小食品店”為重點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農業部門對全縣227家農資經營戶進行清理,嚴格執行農業(漁業)法律法規,以甲胺膦等高毒高殘留禁銷禁用農藥、假劣種子、違禁漁藥苗種為重點,開展一系列執法行動,在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設立了真假農資產品鑒別咨詢欄,開通了“12316”農資投訴舉報電話,對全縣農藥、種子、化肥市場進行清理整頓,立案查處11件,結案11件,沒收假農藥644公斤,查處違法經營微肥5000公斤,規范農資經營戶145家,檢查農產品生產基地6次,超市10次,菜市場12次。
畜牧部門對全縣45戶獸藥經營戶和200家飼料經營戶進行多次輪番清查,查獲假劣獸藥7.1件,過期飼料20件,貨值金額7040元。抽取飼料40個批次進行安全檢查;對生豬定點屠宰廠、肉聯廠進行瘦肉精殘留采樣分析,采集尿樣90個批次進行安檢,未查出瘦肉精殘留。
質監部門對全縣261家食品生產企業實施“ABCD”四級管理,其中:A級0家、B級2家、C級10家、D級249家;清理治理小作坊148家,簽訂質量承諾書148份,在 73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中簽訂了食品安全承諾書;建立了10類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檔案;對21家食品生產加工店檢查,抽取樣品16個送檢,其中14個合格,合格率為87%,并對不合格的食品生產店進行了相應的行政處罰;對全縣5家食用植物油生產廠家的7個產品進行抽樣送檢,檢驗合格率為100%。
工商部門對食品市場專項檢查,沒收39個品種的過期食品746公斤、味精7公斤、過期啤酒150瓶、劣質飲料681瓶(袋),立案查處質量違法案件22件。聯系茅臺、水井坊、五糧液、盧州老窖等名酒廠家人員到羅平聯合打假,向社會承諾,舉報在羅平市場上假冒名酒屬實的獎勵3000元。
衛生部門加強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和食品流通環節的衛生許可和餐飲業、學校食堂的衛生監管。查處違法行為39起,吊銷許可證2戶,責令整改26戶;開展餐具(食堂、賓館)抽樣檢查,分別抽樣1681份,合格率73.1%;開展飲水抽樣檢查,分別抽樣177份,簽訂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160余份,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企業14家。
商務部門建立豬肉質量可追溯體系,定點屠宰企業建立進貨臺賬,記錄進貨時間、產地來源、數量等相關信息,由檢疫人員對生豬進行病害檢疫;要求鮮肉銷售業主必須在柜臺(攤位)明顯處明示營業執照檢疫合格證、銷售資格證。開展酒類行業備案登記工作,已辦理酒類行業備案登記926戶發放酒類備案登記表,做到一貨一單,嚴禁重復使用、轉借、代開、偽造和買賣隨附單。按照“十統一”(店面面積、名稱、店面外觀、貨架、貨物明碼標價、服裝、服務承諾、貨單、貨源配送、酒類隨附單)的標準完成全縣140家“農資、農家店”建設,其中農資店30個,日用品店110個,鄉級店12個,村級店128個,鄉村覆蓋率達90%。
六、示范帶動創建
該縣把食品安全工作與日常監管相結合、定點示范與全面推廣相結合、完成創建目標和探索長效監管模式相結合,以建設食品安全責任網、監督網、流通網為重點,整合監管資源,以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為主線,以確保飲食安全為宗旨,以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相結合,扎實推進實施食品放心工程,以食品生產源頭和市場準入管理為重點,通過強化宣傳、綜合監管、聯合執法、完善監管網絡等措施,全面加強食品種植、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四個環節的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工作,開展“示范鄉鎮、示范小區、示范養殖基地、示范種植基地、示范景區、示范生產加工企業、示范市場、示范酒店、示范學校食堂、放心店、優質放心食品”示范建設。種植基地實行育苗、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統一,實現了蔬菜農藥使用量明顯減少、產品質量安全不斷提高。生產加工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質量安全嚴格控制、生產過程全記錄、原料進貨臺帳、產品銷售臺帳和溯源制度,實施崗位質量規范和質量責任考核,走規范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道路。菜市場實行網絡化監管、經常化檢查、制度化管理,嚴格落實進貨索證驗證、自查自糾和市場主辦者責任制,實施分類監管,做到場內劃片、片內包干、責任到人。推行大、中、小型餐飲單位衛生量化分級管理,單位和學校食堂的食品索證溯源。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