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安全需 家長多操心
日前,由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量身定制兒童藥物暨兒童用藥安全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表示,兒童不是縮小的成人,兒童用藥安全應引起政府、醫藥界、家庭等各方面的關注。
孩子生病易“用藥不當”
孩子生病了,很多家長往往心急如焚,趕快帶孩子到醫院看病拿藥,或者就近從藥店買藥給孩子服用。但是回到家,家長們面對說明書卻常常無所適從,用法用量要么是“兒童酌量”、“減半”等模糊字眼,要么是按體重或按體表面積計算服用劑量的復雜公式。
“兒童專用藥品少,適宜兒童的劑型有限等是兒童藥物缺乏的表現,從而導致了兒童‘無藥可用’、‘用藥不當’等問題的發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副院長申昆玲說。一項來自全國15家醫院的調查顯示,這15家醫院兒科用藥1098種藥品中,有兒童用藥信息(用法用量)的僅占47.3%,其中兒童專用藥品僅45種,只占4.1%;便于兒童使用的藥品劑型也非常有限。以北京兒童醫院心內科用藥為例,在這個全國最大的兒童心內專業科室,常用的54種藥物中,兒童專用藥品僅1種。此外,有16種藥物寫明了兒童的用法用量,其中10種藥物僅按照體重給藥;4種藥物既可按體重給藥也可按體表面積給藥;2種直接寫明服用劑量。
由于缺乏適宜兒童用藥的劑型與規格,不但是家長們,臨床醫生也同樣不得不分劑量給低齡兒童服用。申昆玲說,分劑量使用成人藥物給患兒服藥帶來了一些不安全因素:首先是準確性差,有人曾對手工分劈藥品的準確性進行檢測,結果有半數以上偏離目標重量的10%;其次是穩定性差,不按規格用藥,藥物因拆分而使穩定性下降;第三是個體差異影響藥物的吸收、利用,兒科病人個體之間的給藥劑量差異可達50倍。
兒童專用藥品品種少,兒童適宜的劑型、規格缺乏,兒童用藥信息不全,造成兒童用藥大多以成人藥品分劑量給藥或不得不超說明書使用。因濫用、蓄積中毒、超劑量而導致的兒童死亡占兒科死亡因素的55.56%。“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生長發育是其突出特點。各臟器和身體都處在不斷生長、成熟和完善的過程中,各年齡段兒童的身高、體重、體表面積、組織器官、內臟功能等差別很大,其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也與成人不同。”申昆玲說,小兒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存在不同的用藥特點,選擇適當的藥物、適當的劑型和適當的劑量至關重要。
“兒童不是縮小的成人。”雖然專家們都有這樣的共識,但令人遺憾的是,在全球范圍內,大多數藥物的研究資料來自成人或青少年,50%~90%的兒童藥品沒有兒童臨床研究和評估。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會長朱宗涵說,一方面,兒童臨床研究十分困難,成本高,耗時長,倫理受局限;另一方面,兒童藥品市場小,利潤低,風險高,責任大,使企業對兒童藥品的研發和生產失去了動力。
家長要提高對用藥安全的認識
2011年,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收治一位2歲患兒,因咳嗽家長自行給予“抗生素及右美沙芬緩釋混懸液”口服,好轉后出現陣咳,家長又自加劑量口服右美沙芬緩釋混懸液,約為平時用量的4~5倍,結果孩子藥物中毒被緊急送醫;2012年該中心又收治一4歲患兒,因感冒發燒39攝氏度左右,家長給服感冒藥和止咳藥,并到私人診所靜脈輸液頭孢類抗生素及退熱藥,結果發生藥物中毒緊急送醫;2012年4月,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收治一名6歲小女孩嚴重藥物中毒,因其媽媽給孩子吃成人的止咳藥,發生呼吸停止,最終死亡。
來自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全球,每天有125名兒童因中毒而死亡;在中國,中毒是1~14歲兒童傷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兒童安全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崔民彥介紹,86%的中毒發生在家中,近一半的中毒是中、重程度。在兒科醫院所有中毒病例中,藥物中毒占比最高,達54.7%,而藥物中毒的原因多為兒童誤服,占比79.2%。導致中毒的藥物類型主要為精神類藥(28.2%)、感冒發燒/呼吸道疾病藥(22.8%)、心血管類藥(16.5%)等家庭常備藥。
兒童為什么會誤服這些藥物?崔民彥說,存儲不當、包裝與食品相似、兒童認知能力有限及好奇心強是兒童誤服藥物的四大原因。對于那些漂亮的藥瓶,低齡兒童搞不清楚是酸奶還是藥,而一片粉紅色心形的心血管類藥,幼小的孩子會誤認為是“甜甜的糖豆”;為提高兒童服藥依從性而設計的糖漿藥物,對孩子也有極大的吸引力。
您的家庭小藥箱是怎么管理的?您會經常給孩子講藥品常識嗎?如果家中有孩子,藥品的安全儲存對預防兒童誤服藥物至關重要。據調查,70%的家長想起來才檢查,甚至從來不檢查家里的藥品;18%的家長把兒童藥和成人藥放在一起;11%的家長選擇把藥品放在易取的地方。“高與遠離”——這是全球兒童安全組織對藥品安全存儲給出的建議。一方面要把藥放在比較高的地方,使孩子不能拿到;另一方面要不厭其煩地反復給低齡孩子講,“藥不是糖,不能隨便食用。”
除了誤服,兒童藥物中毒另一原因是超出安全劑量服藥。幼兒家長關于用藥安全的認識有待加強。據調查,31%的家長曾把成人藥減量給孩子吃,42%的家長在給孩子吃兩種以上藥時,甚至從不關注藥物有效成分。長期以來,兒童用藥靠“掰”,而成人藥品對兒童是否會有特別的不良反應,家長卻極少關注,他們不知道的是,成人藥品一般都缺乏具體的針對兒童的臨床試驗。
“安全儲存,安全劑量是預防兒童藥物中毒的兩大重要措施。兒童用藥一定要注意安全劑量,家長要做到按說明書使用,并遵醫囑。另外要始終做到成人藥不擅自給孩子吃,別人的藥不給自己孩子吃。”崔民彥說,有些人看別人家孩子吃什么藥管用,就拿來給自家孩子吃是不安全的。
相關鏈接
兒童用藥安全八大要點
1.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確定你理解用藥劑量和用藥時間。
2.了解這種藥的主要成分
選擇正確的藥物成分最為關鍵,特別是常會用到的感冒藥和退燒藥。
如果孩子需要同時服用兩種藥,而這兩種藥中的主要成分有相同的,則會發生藥物過量服用。
如果孩子以前服用過這個類似的藥物,它有相同的化學成分,曾經引起過敏的,那么再次服用的時候也會發生過敏。
3.給孩子正確的藥,正確的劑量
在藥房,你會發現治療同一種疾病有著不同的藥,有時這些藥還是同一個品牌。藥品會按成人用藥和兒童用藥來區分;而兒童用藥還按年齡或體重。你一定要選針對自己孩子疾病的兒童用藥,并且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指示做。
不可把同樣的成人藥,自己減半給孩子服用,因為你認為把藥片一切二就是減半,但是,藥片中的主要成分是否也可以這樣正好減半?你并不能確定。
4.了解你孩子的體重
有些藥物是需要按著孩子的體重計算來給藥。當你不確定時,不要盲目的猜,或者你的孩子明顯超重時,一定要請教藥劑師或醫師。
5.使用藥品附帶的劑量器
如果你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湯匙給藥,其劑量是難以控制的。請使用藥品附帶的劑量器。
6.詢問醫生在服用這種藥時,有沒有忌口
服藥前一定要了解這種藥物對你的小孩來說有沒有禁忌證,或者這個藥物是否能和食物、飲料、牛奶等同時服用。在不確定時一定要咨詢你的醫生。
7.使用兒童不易打開瓶蓋的兒童藥
還要把藥放置在遠離孩子的地方,并記住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咨詢的熱線電話,或去醫院就診。
8.三大重要檢查:
購買時檢查藥品的包裝是否完好,有沒有任何被打開的痕跡或標簽不清。
回家后,仔細閱讀盒內的說明書,再次確定這是你要服用的藥。
打開藥瓶,檢查顏色、形狀、大小和味道;如果你有任何疑義,立即詢問藥師或醫生。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