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銀花藥用探源
《中國藥典》2005版和2010年版將金銀花與山銀花單列為兩種中藥,本文著重梳理山銀花的藥用歷史,以資參考。
《中國藥典》1963年版收載了金銀花,其植物來源只有一種,即“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沒有收載山銀花。《中國藥典》1977年版開始在金銀花項下的植物來源中列入“山銀花”,金銀花植物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紅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銀花Lonicera confusa DC. 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此后的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的金銀花植物來源與1977年版相同。
《中國藥典》2005年版將金銀花與山銀花分開單列,金銀花的植物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山銀花的植物來源為“忍冬科植物灰氈毛忍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紅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華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 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本版藥典將山銀花的中文種名修訂為華南忍冬,刪除了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
《中國藥典》2010年版還是將金銀花與山銀花分開單列。金銀花植物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山銀花植物來源有所變化,“為忍冬科植物灰氈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紅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華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或黃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C.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
《中國藥典》2005年版和2010年版雖然將金銀花與山銀花分開單列,但是所記載的性味、歸經、功效等完全相同,均為“甘,寒。歸肺、心、胃經”;“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中國藥典》2010年版對二者的性狀、顯微鑒別、含量測定等項目的規定有所不同,規定金銀花含綠原酸不得少于1.5%,含木犀草苷(C21H20O11)不得少于0.050%;而山銀花含綠原酸不得少于2.0%,含灰氈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續斷皂苷乙的總量不得少于5.0% 。
上世紀80年代,由原國家醫藥管理局和原衛生部制定的《七十六種藥材商品規格標準》中收載有金銀花,其中“山銀花”為金銀花的一個商品規格,金銀花記載其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或同屬數種植物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在此標準中,將金銀花商品規格分為“密銀花(分4個等級)”、“東銀花(分4個等級)”和“山銀花(分2等級)”三類。習慣認為山銀花質量不如“密銀花”和“東銀花”。
山銀花作為金銀花,從《中國藥典》1977年版頒布執行到《中國藥典》2005年版頒布執行,臨床共使用了20多年。這段時間內不少地區醫院中藥房或中藥店在湯劑飲片調劑時使用“密銀花”或“東銀花”,而一些制藥廠生產含有金銀花成分的中成藥時常常使用“山銀花”為原料,一是因為山銀花價格便宜;二是山銀花綠原酸含量高,有利于產品質量檢驗。
事實上,山銀花的實際應用時間更早,新中國成立以前就有山銀花商品出售,因其藥材色澤不好,北京的藥店不經營這種藥材,但是在有些地區山銀花可作為金銀花使用。
近年有研究人員根據金銀花與山銀花中微量元素含量不同,認為金銀花為寒性藥,山銀花為熱性藥,這種提法缺少中醫臨床方面的研究驗證,建議加強對山銀花臨床療效的研究,以利于臨床正確使用和開發利用。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