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化綜合治療是乳腺癌根治關鍵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在“三八婦女節”來臨前夕,記者來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以下簡稱醫科院腫瘤醫院),采訪乳腺癌防治權威專家,了解乳腺癌發病現狀與治療最新進展,專家表示,對于乳腺癌,手術完成≠“一勞永逸”,必須進行規范化綜合治療。目前乳腺癌總的5年生存率可達80%,其中Ⅰ期患者可達90%以上。
發病現狀:一快一低一差
醫科院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內科乳腺癌專業組主任、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兵河教授告訴記者,我國乳腺癌發病現狀具有“一快一低一差”的特點:發病率增長快,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長;早期發現率低,Ⅰ期乳腺癌不超過20%,而美國達80%;對普查的認識差,大部分患者有癥狀后才去醫院求治。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干事癌癥防治專家組成員、醫科院腫瘤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喬友林教授指出,我國雖屬乳腺癌的低發區,但近年來的發病率增長趨勢明顯。保守估計,20年后,乳腺癌或將成為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值得警惕的是,我國一項乳腺癌多中心10年回顧性研究顯示,患者就診年齡平均為48.7歲,比西方白種人發病提前了10年。喬友林表示其原因尚不確切。
規范化綜合治療是關鍵
據醫科院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王翔教授介紹,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間里,外科手術是乳腺癌的惟一治療手段。從19世紀后期開始創立了“乳腺癌根治術”,到改良根治術,再到保乳手術,乳腺癌的手術治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明顯提高。特別是保乳手術,減輕了手術創傷,減少術后并發癥,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上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乳腺癌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加上放療技術的進步、輔助化療的進步等,使得乳腺癌的治療模式從單一手術治療向多學科綜合治療轉變。徐兵河表示,對于乳腺癌患者來說,手術完成并不等于“一勞永逸”,復發風險隨時存在。即使切除病灶,仍可能復發,因為單個癌細胞可能在術前就已經播散。因此,綜合治療是乳腺癌治療的原則和方向,是乳腺癌最佳治療方法。患者需根據病情程度接受包括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等在內的綜合治療。研究顯示,乳腺癌手術+術后輔助治療,可以使患者治愈率達到80%,其中Ⅰ期患者可達90%以上。因此,患者發現乳腺癌后,要及時到醫院接受規范化治療。
化學藥物可以殺死癌細胞、抑制癌細胞生長繁殖,根除機體內殘余的腫瘤細胞,提高治愈率。輔助化療通常需要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徐兵河介紹說,對絕經前患者,聯合化療能夠降低乳腺癌15年復發率12.4%,提高生存率10.0%;對絕經后患者,聯合化療能夠降低15年復發率4.2%,提高生存率3.0%。他說,局部晚期或腫瘤大于3厘米但有保乳意愿的乳腺癌患者,應采取新輔助化療(術前化療)。根據不同分型,采取不同的方案進行治療。例如,對于Her-2陽性乳腺癌,化療同時需要加用靶向藥物如曲妥珠單抗,配合化療優化
治療效果;如為三陰性(ER、PR、Her-2均為陰性)乳腺癌,采用含鉑類化療方案療效可能更佳。術后輔助化療主要根據患者的腫瘤情況或術后病理腫瘤分期、免疫組化及患者年齡等綜合考慮。一般來說,除了腫瘤分化很好、腫塊小于1.0厘米且淋巴結陰性的患者,70%患者需要全身化療。蒽環類及紫杉類仍然是乳腺癌化療的基礎藥物。
X射線對腫瘤所在區域進行照射,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減少遠處轉移機會。“放射治療,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輔助治療了,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療中,占據著重要的一席。”該院腫瘤放射治療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李曄雄教授指出,通過“保乳手術+放療”的規范方案,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達到78.8%、復發率僅為6.1%。
內分泌治療通過改變體內激素水平,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適用于激素敏感型乳腺癌。如對雌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三苯氧胺能夠降低15年復發率11.8%,提高生存率9.2%;對絕經后雌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與三苯氧胺相比,芳香化酶抑制劑能夠進一步降低乳腺癌復發率和死亡率。徐兵河說,對雌激素受體陽性患者,應持續內分泌治療5年。至于內分泌治療藥物,需根據患者年齡、腫瘤情況做出相應的選擇,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使用。例如絕經前,40歲左右乳腺癌患者,如果雌激素受體陽性,且手術時有淋巴結轉移數目較多,建議使用促黃體激素開釋激素(LHRH)類似物激動劑如戈舍瑞林加三苯氧胺或芳香化酶抑制劑,聯合內分泌治療,爭取更好地減少復發、死亡風險。有些患者,手術后、化療后未使用內分泌治療,致使早期乳腺癌病變在術后幾年內出現復發、轉移,帶來終生的遺憾及沉重的經濟和精神壓力。
靶向治療適合于Her-2基因高擴增的乳腺癌患者,可使術后復發風險降低36%~52%,死亡風險降低33%。
謹防化療誤區
化療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全身治療方法,但如果使用不當,則會給患者帶來嚴重后果。徐兵河表示,目前,國內部分醫院在乳腺癌化療時存在以下誤區。
適應證選擇不當 很多醫生,特別是非乳腺癌專科的醫生對化療的適應證沒恰當掌握,對該做化療的患者不做化療。
劑量和療程不夠 常見的現象是化療劑量偏低。這主要是醫生認識不足,怕化療出問題,怕擔風險,導致劑量不夠,造成化療療效不佳。
過度治療 與劑量和療程不夠相反,有些醫生對化療過度使用,不根據療程合理化療,而是長期讓患者接受化療,這是沒有根據的。沒有證據證明長期化療會增加療效,反而會增加患者費用,并帶來更多毒副作用。
選擇藥物不當 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醫生為患者開具的藥物很不合理,一些效果不好的藥物也給患者用上了。
隨意更改方案 這點非常常見。由于接受化療的患者需多次前往醫院就診,而每次接診的醫生并不會相同。由于醫生的觀念和水平有不同,即使對同一個患者,給出的治療方案也會有不同。頻繁更改化療方案使患者得不到合理的治療。
徐兵河強調,對這些誤區亟須規范。醫生應根據指南推薦的方案,并結合患者的情況,給予個體化治療。同時患者要堅持治療,不能放棄,爭取足量足療程用藥。
專家表示,目前我國乳腺癌診治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早診率較發達國家低,靶向治療普及率較低,故乳腺癌規范化個體化治療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同時,乳腺癌治療中還有一些難點,如患者治療的個體化選擇,內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的耐藥問題,以及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療效差的問題等等。這些難點均需要不斷探索創新,尋求突破。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