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倒春寒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65歲的谷先生是一位軍隊退休干部,平時患有高血壓,靠藥物維持,血壓一直比較正常。2月19日早晨,谷先生突然感覺胸悶、氣短,伴有心悸,家人將他緊急送到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診治。心電圖提示谷先生房顫伴預激,心肌酶CK 648U/L、CK-MB 76.4U/L,考慮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脈造影檢查發現,谷先生前降支自開口完全閉塞、右冠全程彌漫病變,近端局部狹窄80%。醫院干部病房一病區主任夏云峰為谷先生行支架植入配合藥物治療,谷先生心率逐漸平穩在55~60次/分,胸悶等癥狀消失,10天后康復出院。
據夏云峰介紹,今年北京冬季無雪,立春后氣溫持續偏低,心血管病患者比平時增加20%以上。春節以來,他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心衰患者30余例,2月中旬一周內就收治了4例,有兩例是剛剛40歲左右的年輕人。
春天是急性心梗高發期
夏云峰說,冠心病一年四季都可以發作,但春季是多事之秋,特別是2~4月份,是冠心病發作的高峰期。而“倒春寒”的冷空氣是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他認為,春季冠心病高發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這個時期雖然已經立春,但氣溫還很低,且天氣變化無常,忽冷忽熱,容易引起血管痙攣。特別是老年人,血管彈性差,多數伴有血管硬化和血管狹窄,氣候的突然變化常常會刺激血管痙攣而引起心肌供血減少。一些老年人因本身就患有冠心病,氣候的驟然變化極易誘發心絞痛、突發心肌梗死。據醫療氣象學研究發現,有77%的心肌梗死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對天氣變化的感受性很敏感。二是隨著氣溫的轉暖,人們的戶外活動開始增多,心肌耗氧量也隨之增加。有的老年人,特別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心臟對由靜止期到活動期的負荷量耐受性一時不適應,加上有的人對活動量掌握得不好,活動量過大,容易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三是“百草回芽,百病發作”。春季是各種流行性疾病的多發期,加上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下降,隨著戶外活動的增多,遭受風寒侵襲、細菌感染的機會也隨之增多,容易發生感冒、發燒、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統疾病,這些病又都會誘發或加重心血管疾病。所以夏云峰提醒中老年人,春季要特別小心防止冠心病復發。
六項注意防心梗
保暖防感冒 我國民間 “春捂秋凍,到老不生病”的說法,是千百年來人們順應四時的養生經驗。春天乍暖還寒,風大、冷暖變化大,出門不忘添衣,脫棉衣不要太早。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以預防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的發生。
適當鍛煉 有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的人要選擇合適的活動項目,如散步、打太極拳等,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運動量不要過大,每次活動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每次以30分鐘左右為宜,不要過于疲勞。初春早起氣溫較低,空氣中的污染物也比較多,晨練不要太早,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時開始晨練比較適宜。
調節飲食 以清淡為主,選擇低鹽、低脂、高維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豆類、瘦肉、禽肉、魚蝦等。少吃或不吃甜食和刺激性的食物,每餐以七分飽為宜,不可暴飲暴食。可以多飲茶、食用菌湯,多吃菇類、黑木耳等。控制體重,保持大便通暢。春天氣候干燥,要注意多喝水,補充身體內的水分。
治療相關慢性病 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按醫囑服藥,做到服用藥物定時定量,切不可中途隨意停藥。若需調整藥物劑量,須征得醫生同意。患者外出時,最好有家人陪同,要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類藥物,以防心絞痛發作。
避免過于激動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要保持平和心態,凡事看開,順其自然,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過于激動和精神緊張,如打麻將等。
若發生心絞痛,應立即就地休息,同時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 若疼痛發作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用藥效果不好,應考慮心肌梗死的可能,須迅速就近就醫,千萬不要拖拉。夏云峰特別提醒,搶救心肌梗死患者,時間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要爭分奪秒。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