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肝病找上門
302醫院傳染病專家的一項研究顯示,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害
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專家提醒——
當心肝病找上門
解放軍第302醫院肝衰竭診療與研究中心最近對10年來9453例門診肝病患者的疾病構成和臨床特點分析研究后發現,由于受醫療衛生條件改善、疫苗出現和人們健康意識提高等因素影響,五大常見肝臟疾病中占主導地位的病毒感染性肝炎發病趨勢逐年遞減,而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害的發病率則呈上升趨勢。近日,筆者圍繞上述三種疾病的有關問題,采訪了該醫院肝衰竭診療與研究中心副主任游紹莉。
藥吃得多未必療效好
游紹莉說,有不少人認為有病就得多吃藥、吃好藥、吃新藥、吃洋藥,殊不知吃藥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劑量、適應證、療程和搭配不合理,藥物進入人體后,最先受到損害的必定是被稱為“解毒工廠”的器官——肝臟,這樣不僅治不好病,反而適得其反,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是藥三分毒”的說法就是由此而來。目前,新藥品種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濫用藥物現象比較嚴重,致使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已經位列常見肝病的第四位。
據游紹莉介紹,治療感冒發燒的藥品中大多含有對乙酰氨基酚,該成分在醫學界被稱為引起藥物性肝損傷的“第一殺手”,因此不要過量服用。此外,抗結核類、降血脂類、腫瘤化療類和抗生素類藥物服用不合理也容易引發“藥物肝”。有的患者一天吃十多種藥,這樣很容易傷及肝臟,留下后患。
游紹莉指出,社會上有不少人認為中草藥沒有毒副作用,可以隨便吃。實際上這種認識有偏頗,中草藥的毒副作用也不可小覷。長期或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黃、大黃、何首烏、蒼術,可能出現肝區疼痛、肝功能異常;超量服用川楝子、黃藥子、蓖麻子、蒼耳子、雷公藤煎劑,可導致中毒性肝炎。
游紹莉強調,由于每個人的具體病情、病因、身體狀況各不相同,因此,有病應到正規醫院接受診治,并嚴格遵照醫囑對癥用藥、合理服藥,千萬不能隨意增加劑量、延長療程或不規則用藥。
更年期女性警惕肝病“偷襲”
45歲的李女士總感覺渾身沒勁,開始沒太在意,以為是工作太累所致,原本想休息休息也就行了;可最近的一次體檢結果卻顯示“轉氨酶高”,經進一步檢查,李女士最終被診斷為“自身免疫性肝炎”。
48歲的馬大姐連續三天腹部墜痛、惡心嘔吐、便秘,小便像烏龍茶,原以為是老胃病發作,自己買了好幾種胃藥吃,但病情沒有絲毫緩解。馬大姐在家人陪同下忍痛來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轉氨酶高達884個單位,是正常值的20多倍,她也被確診患上了“自身免疫性肝炎”。
調查顯示,80%以上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大多為50歲左右的女性,這種疾病為何對更年期女性“情有獨鐘”呢?游紹莉說,由于更年期女性免疫系統紊亂,人體細胞“同室操戈”、自相殘殺,致使肝臟發生炎性病變。游紹莉同時指出,自身免疫性肝炎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很難預防,但如果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因此更年期女性如果突然感覺疲乏無力、惡心、食欲不振、腹脹、體重減輕并伴有發熱、關節酸痛或慢性關節炎癥狀,應盡快到醫院做自身免疫相關檢查。游紹莉說,雖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臨床表現與病毒性肝炎極為相似,但不具有傳染性。更年期女性應該早睡早起、保持良好心情,在飲食上避免高糖、高脂、高蛋白,多吃糯米、黑米、紅棗、桂圓等食品。
酒逢知己莫貪杯
游紹莉指出,適量飲酒有益健康,但過度喝酒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酒精進入人體,除少量隨肺部呼吸或經汗腺排出身體外,絕大多數都在肝臟中分解代謝。所以,如果體內酒精含量超過了肝臟能夠承受的負荷,就會影響健康,其中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對肝細胞損傷非常大。數據顯示,慢性嗜酒者近60%會患上脂肪肝,如不及時治療,會慢慢發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情況嚴重的還會引起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和肝癌。
游紹莉介紹說,影響酒精性肝損害病情發展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飲酒量、飲酒年限、酒精飲料品種、飲酒方式、性別、種族、遺傳因素、營養狀況等。空腹飲酒比伴有進餐的飲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損傷;女性對酒精介導的肝毒性比男性更敏感;胖人比瘦人患酒精性肝損傷的幾率要大;病毒性肝炎患者飲酒會加劇病情發展。
游紹莉說,預防酒精性肝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戒酒,或者控制飲酒量,盡量飲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飲料。多吃富含維生素B族,維生素A、C、K等元素的食品,必要時可以補充點葉酸,千萬不能盲目依賴市場上的預防保健品。
游紹莉強調,人們要盡量避免空腹飲酒,喝酒前可事先喝點牛奶、酸奶等,能起到保護胃黏膜、減少酒精吸收的作用,切忌采用酒后催吐的方法,防止誤吸入肺,以及胃食道黏膜撕裂引起急性出血。酒后還可以喝點米湯、甘蔗汁、橘汁、糖茶水,有助于解酒醒腦。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