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患者依從性不佳成治療難點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穎)數據顯示,中國骨質疏松患者人數超8800萬,每兩個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骨質疏松已躍居中國最常見慢性疾病的第四位。
“國內調查表明,約87%的骨質疏松癥患者服藥時間不足3個月。”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骨質疏松防治研究中心朱漢民教授指出:骨質疏松癥治療需要至少1年以上才能降低骨折風險,然而我們在臨床隨訪時發現,很多確診患者不能遵醫囑按時口服治療藥物,致使骨折風險增加。
骨質疏松癥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帶來髖骨骨折、脊椎骨折等情況,其中尤以髖部骨折最為嚴重。據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的數據顯示,有20%—24%的患者在發生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一半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骨質疏松癥及其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作為全球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由于用藥復雜、次數頻繁、擔心胃腸道副作用、缺乏快速療效等原因,骨質疏松癥患者長期治療依從性差成為一個普遍問題。對此,美國新墨西哥州臨床研究與骨質疏松癥中心主任李維克博士表示,根據美國外科醫生總會報告顯示:美國骨質疏松患者的長期治療依從性僅為50%。“患者治療依從性差將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無法有效抑制骨轉換,骨密度大幅降低,增加骨折風險,并由此為美國帶來每年一千億美元的高額治療費用。”
“確切可見的療效是骨質疏松患者堅持治療的動力。”朱漢民教授表示:骨轉換標志物檢測可以更早評估骨質疏松治療效果,18分鐘即可快速監測骨質疏松治療效果。臨床上一般在治療前檢測基礎值,治療開始后3個月再次檢測判斷治療效果并調整方案,以后每6—12個月監測一次。骨轉換標志物檢測能夠快速反映治療療效,以改變或優化治療方案,還可以對骨折風險和骨質流失風險進行預測和評估。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劉建民教授指出:“骨轉換標志物檢測在骨質疏松治療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體現。同時,最新臨床研究發現,骨生化指標與全身多個臟器/系統的生理和病理改變皆有關。因此,骨生化指標的研究對醫學的進步有著重要意義。”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