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影響每個人
抑郁癥是嚴重危害人類心身健康的常見精神疾病。由于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社會競爭日益加劇,而排解壓力的渠道則相對缺乏,因而,越來越多的人遭到抑郁癥的折磨,尤其是高級知識分子、白領、文藝界人士以及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等,由于所承受的競爭壓力和精神壓力更大,因此發病率也最高。
許多著名人物,比如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林肯、丘吉爾以及我國著名電視主持人崔永元等人,都是抑郁癥的受害者,許多卓有成就的人物如海明威、三毛、阮玲玉、張國榮等人,則因為得了抑郁癥沒有及時治療而自殺身亡。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郁癥的發病率約為11%,目前全球抑郁人口多達1.2億人,抑郁癥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抑郁癥可能將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有關統計顯示:我國抑郁癥發病率約為3%~5%,目前已經有超過2600萬人患有抑郁癥,每年給中國帶來的經濟負擔高達621.91億元。有關機構根據對北京市人口進行的調查進行推算后認為,北京地區正在患抑郁癥的人數可能達到30萬。
然而,與高發病率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人們對抑郁癥的知曉率卻很低,60%的抑郁癥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癥,抑郁癥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我國每年大約有25萬人死于自殺,另外還有200萬~250萬人自殺未遂。在這些人里,因為抑郁癥沒有得到及時、系統的治療而導致自殺的占40%。
早在10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就預測,抑郁癥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殺手。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把“抑郁影響每個人”確定為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其目的就在于提醒人們,對這一嚴重危害人類心身健康的疾病應引起極大的關注。
▲抑郁癥的表現多種多樣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精神衛生專家蔣虹副主任醫師說,抑郁癥是以情感消沉、思維遲緩以及言語動作減少、遲緩為典型癥狀的一組情緒障礙綜合征,其主要癥狀為:情感消沉、思維遲鈍、行為減少,無趣、無助、無望、無價值,嚴重時有自殺傾向和行為。
心情抑郁這是抑郁癥患者最主要的特征,輕者心情不佳、苦惱、憂傷,終日唉聲嘆氣,重者悲觀、絕望,有自殺傾向。
快感缺失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對各種娛樂或令人高興的事體驗不到樂趣。輕者盡量回避社交活動,重者閉門獨居、疏遠親友、杜絕社交。
持續疲勞感輕者感覺自己身體疲倦,力不從心,生活和工作喪失積極性和主動性,重者甚至連吃、喝、個人衛生都不能顧及。
睡眠障礙表現有三種形式:一是入睡無困難,但幾小時后即醒,醒后即處于抑郁心情之中;二是伴有焦慮癥者表現為入睡困難和惡夢多;三是嗜睡,黑天白天連著睡也睡不夠,這其實是潛意識里對現實的逃避,稱為“多睡性抑郁”。
軀體不適患者感到身體有某種難以忍受的痛苦,比如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勞、睡眠障礙、喉頭及胸部的緊迫感、便秘、消化不良、腸胃脹氣、心悸、氣短等病癥,經過反復檢查也查不出有什么異常,而醫生對此往往也是無能為力。不少患者為此四處求醫,不能確診,花了不少錢,吃了不少藥,病癥卻始終得不到緩解。
自我評價低,自卑、自責。輕者有自卑感、無用感、無價值感,重者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有強烈的內疚感和自責感,甚至選擇自殺作為自我懲罰的途徑。
自殺意向和行為,這是抑郁癥最危險的行為,患有嚴重抑郁癥的患者常選擇自殺來擺脫痛苦。
蔣虹說,除上述常見癥狀外,有些抑郁癥具有“隱形”的特征,需要特別當心。一是“微笑型抑郁”:這類患者表面上若無其事,而且時常面帶微笑,給人以開朗、熱情的印象,而他們的內心深處則感到非常壓抑與憂愁,他們可能早上還有說有笑,下午就割腕自殺。微笑抑郁常見于那些學歷較高、有相當身份地位、自尊心很強的人,特別是高級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員。二是“激越型抑郁”:顯著的特征就是容易發怒,其實這是一種痛苦和壓抑的釋放,有時是一種尋求幫助的呼叫,其本質仍然是情緒低落,同時反映了抑郁癥患者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力求擺脫痛苦的心態,有時也是一種對抑郁情緒的掩飾。
抑郁癥的發病原因
蔣虹說,迄今為止,醫學界對抑郁癥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普遍的看法是,該病與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個性特質、內分泌功能、腦功能等有很大關系。
遺傳基因抑郁癥與家族病史有密切關系。研究顯示,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抑郁癥,則子女患抑郁癥的概率為25%,如果父母雙方都患有抑郁癥,子女患抑郁癥的概率則為50%~75%。
社會環境因素令人感到有壓力的生活事件及失落感可以誘發抑郁癥,如喪偶(尤其是老年喪偶)、離婚、失業、失去健康等。激烈的社會競爭、家庭結構以及婚姻的變化等,是造成抑郁人數增加的社會心理因素。
體質因素一些人由于身體的調節能力比較差,因而容易出現代謝紊亂,即中樞神經遞質的功能及代謝異常,這是發生抑郁癥的基礎。
軀體疾病在綜合醫院的內科病人中,大約1/3的人伴有抑郁癥,外科病人中也有許多人伴有抑郁癥。有資料顯示:抑郁癥狀的發生率在一般人群中為5.8%,在慢性軀體疾病患者中為9.4%,在一般住院患者中為33%,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為36%,在門診癌癥患者中為33%,在住院癌癥患者中為42%,在腦卒中患者中為47%,在心肌梗塞患者中為45%,在帕金森氏病患者中為39%。
性格特質抑郁癥和人的性格關系密切。有些人大大咧咧,心里不存事,這類人一般不會得抑郁癥。通常兩類人比較容易患抑郁癥:一是自卑、自責,多愁善感的人,比如林黛玉,整天悲悲切切,什么事都往壞處想,常常陷于自卑、自責、悲觀的情緒之中。另一類是過于追求完美的人,這類人凡事認真,追求完美,自尊心極強,對自己的要求也十分苛刻,不允許自己出差錯。過于追求完美實際上也是一種人格缺陷,這類人遭到失敗、挫折時,很難擺脫出來,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品質優秀、很有成就的人最后卻選擇自殺的原因。
增齡引起的腦退行性改變。老年人是抑郁癥的高發人群,因為抑郁癥與老年人腦功能的退變以及機體調節能力下降有關。
內分泌變化女性的抑郁癥患病率是男性的兩倍,女性抑郁癥有三個發病高峰:一是青春期,二是產后,三是更年期。這三個高峰期,都與內分泌的不穩定有關。比如,國外有關調查顯示,30%左右的婦女產后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癥,這正是體內激素水平發生大幅變化所致。
▲抑郁癥如何治療
蔣虹說,抑郁癥的診斷和治療是一個還沒有被普遍重視的社會問題,現有的抑郁癥患者中,九成沒有得到規范的藥物治療。分析其原因,一是社會上廣泛存在對精神疾病的歧視,使得很多抑郁癥患者有自卑感,不好意思就診,有的到醫院就診也是偷偷摸摸,不想讓別人知道。二是許多患者沒有意識到這是病,根本不知道通過吃藥可以治愈。三是許多綜合醫院的非精神科醫師對抑郁癥的識別率低,對那些表現為軀體癥狀的抑郁癥患者,沒能及時發現。
蔣虹說,抑郁癥的治療手段主要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以及住院保護性治療等。嚴重的抑郁癥多是內源性疾病,是由于患者體內必要的神經遞質失去平衡造成的,因此,在急性發作期需要進行抗抑郁藥物治療。而對于外因造成的輕度抑郁癥,沒有明顯的軀體癥狀,一般心理治療就可以取得較好療效。至于嚴重病例,特別是有消極意圖或行為者,就必須住專科醫院治療。
蔣虹說,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藥物治療,因為他們畏懼抗抑郁藥物的副作用。實際上,現在治療抑郁癥的藥物跟過去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最近20多年來,有許多新藥問世,副作用很小。抑郁癥從開始就必須系統治療,足量、足療程治療。但是,臨床上經常發現有的患者吃了幾天藥感覺效果不明顯,就擅自停藥或換藥,結果使病情更加嚴重、難治。抑郁癥的藥物治療大多在1個月以后才能見效,首發抑郁癥患者的服藥時間一般需要9個月至1年。一般服藥4個月左右抑郁癥狀就會緩解或消失,社會功能恢復——即臨床痊愈。但臨床痊愈并不等于完全治愈,如果此時停藥,許多患者的癥狀可能會出現反復。所以,達到臨床痊愈的首發抑郁癥患者,在其后的鞏固期應繼續進行藥物治療4~9個月,首次治療充分,可以大大減少復發。而復發的患者在鞏固期應當進行維持期治療1年以上。
蔣虹說,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心理治療非常重要。大量的臨床資料證明,抑郁癥患者如果社會支持系統比較好,如家人、同事能夠理解他,藥物的療效就好。如果得不到理解,反復給予一些負性刺激,療效就不明顯,治療的持續時間也比較長。美國羅德島州布朗大學的克勒博士曾進行一項研究,他把患者分為三組,第一組單純采用抗抑郁藥,第二組單純接受心理治療,第三組藥物和心理聯合治后,聯合治療組有85%的患者得到了改善,而心理治療組及藥物組則分別只有52%、55%的患者得到改善,也就是說,抗抑郁藥配合心理治療能增加30%的有效率。
▲如何預防抑郁癥
培養良好的人格一個人應付精神刺激的方式與他的人格特點密切相關。有的人把精神刺激過分夸大,產生過度憂郁的反應,有的人在遭受精神刺激后逃避現實,用酗酒等方法麻醉自己。如果一個人有良好的人格,面對精神刺激會積極尋求外界的幫助,增強自信心,提高處理繁雜問題的能力,避免外界刺激對自己造成嚴重的身心損害。
交一批好朋友要多交朋友,讓自己置身于集體之中,從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中獲取溫暖和友誼,不要整天把自己關在家里,想些不順心的事。遇到不愉快的事,可以向親友訴說,發發牢騷,把苦水倒出去。企事業單位的領導也應該給下屬創造交流、發泄的途徑和條件,使下屬能及時排遣心理壓力。
有一份好心情人生難免會有失意,因此,遇到不愉快的事,要多從好的方面去想,保持豁達的心態。要學會直率、坦誠,不要過分自責、自悲、自憐。不要與人攀比,不要有過高的奢望,合理調節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常常保持樂觀的情緒。
保持一份好奇心,培養廣泛的興趣廣泛的興趣是抑郁癥患者的“救生圈”,要保持一份好奇心,經常參加文體活動。研究顯示,游泳、慢跑、騎車等有氧運動可以刺激大腦分泌出令人產生愉悅感的物質。
閱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尤其是童話閱讀此類作品,可以使人超越自己的處境,進入另一個世界,從而緩解心理壓力,使心情舒暢。
早發現,早治療早期發生的抑郁癥通常會反復發作,并遷延到成年期。因此,對于青少年抑郁癥患者要及早診斷,規范治療,這對于避免學業和社會功能的損害,促進心理行為功能的正常發展十分關鍵。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