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骨關節應從軟骨營養開始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關節病診療研究中心完成的1項對北京城區老年人的膝、髖及手部骨關節炎發病的隨機抽樣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骨關節炎患病率達50%以上,75歲以上人群中,這一患病率達80%左右。人們往往談癌色變,提到心臟病和糖尿病也會膽戰心驚,卻往往對骨關節病這一“不死的癌癥”被嚴重忽視,其后果很可能是慢性致殘。
骨關節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中,也不排除一些年輕人運動損傷關節的案例,病發部位通常為頸椎、腰椎、膝關節、踝關節、半月板等,一般由骨關節軟骨發生融解、變薄引起,主要表現為骨刺形成、關節滑膜增生、關節積液、關節摩擦等癥狀,嚴重時會發生半月板碎裂、軟骨剝脫、骨質壞死,引起關節變形、脫位,嚴重影響人體正常行動功能與生活。
“骨關節病的患病原因雖然與年齡、性別、肥胖、遺傳、環境、過度運動等有關,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關節軟骨的磨損和關節滑液的缺失,與體內缺乏蛋白多糖(氨糖軟骨素)營養直接相關?!痹谟蓮B門藍灣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老教授協會醫藥專業委員會骨質疏松和骨關節病專家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主題為“打開關節健康的金鑰匙——關愛國民骨關節健康暨全球首個高純硫酸氨基葡萄糖成果報告會”上,北大基礎醫學院骨質疏松與骨關節疾病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薛延教授指出,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對骨關節疾病致病根本原因的認識,大多數醫生認為骨關節炎這種常見病人人難免,而且“無藥可治”。
薛延教授介紹說,傳統骨關節疾病治療主要有物理治療,例如按摩、理療、針灸、牽引等,手術治療,如小針刀、關節置換等和藥物治療(消炎止痛藥包括激素類,如強的松、地塞米松等)和非激素類,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雙氯滅痛、扶他林等方法,主要特點是“對癥治療”。這些手段皆處在治標難治本境地,即治療的同時,疾病繼續發展、導致反復。
“科學研究證實,骨關節疾病是病在關節,根在軟骨,源在氨糖軟骨素營養缺失。軟骨本身存在新陳代謝,一旦磨損將不再生成?!北本┨靿t院原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卞宗芳教授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30歲后的成年人體內氨糖軟骨素營養的含量就逐漸減少,體內缺乏氨糖軟骨素,會導致軟骨細胞出現代謝異常的情況,分解的速度大于合成的速度,軟骨中的蛋白多糖含量大大減少,關節軟骨彈性下降,膠原纖維出現斷裂,導致關節軟骨不斷退化和磨損,關節滑液不足,出現軟化、糜爛、脫落、軟骨下骨暴露,骨與骨之間直接接觸,發生硬性摩擦,關節出現疼痛、腫脹、骨摩擦音等癥狀,繼而形成骨刺、骨贅等。
國際臨床證實,氨糖軟骨素營養是形成軟骨基質蛋白多糖的基礎營養成分。它不僅是參加合成制造關節軟骨和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而且可以刺激軟骨細胞生成這些成分,進而生成新的關節軟骨。
據悉,在全球范圍內,氨糖軟骨素作為可以恢復軟骨細胞正常代謝功能的營養成分,得到了世界臨床醫學的公認。由于它具有刺激軟骨細胞產生有正常多聚體結構的蛋白多糖,維持軟骨基質的形態結構的直接營養補充劑,且不含鉀、鈉、氯離子,長期服用不會造成臟器損傷,因此,被國際醫學界公認為是唯一能夠根本性治療骨關節疾病的特異性藥物。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