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公眾的食品安全?
阜陽劣質奶粉事件以其嚴重后果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也再次引發了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焦慮與思考。我們的食品安全體系到底怎么了?為何劣質食品危害群眾的事件會頻頻發生?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保障公眾的食品安全?一時間,這些問題成了公眾追問和思考的焦點。本報在此刊發部分讀者來稿,以期對此有一個初步的回答。
構筑五道安全防線
近幾年,我們目睹了太多令人震驚的食品造假摻毒的惡性事件,最近曝光的阜陽劣質奶粉事件再次讓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假冒偽劣食品之所以層出不窮,一方面與商家為了謀取最大利益,置國家法律和人民生命安全于不顧有關;另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以及消費者自身對此也負有責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整治機制不健全。食品市場監管分屬工商、衛生、技術監督等部門,多頭監管,責任不清,難以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其次,地方保護主義推波助瀾。在局部利益的驅動下,有的地方政府出于經濟效益考慮,對制假售假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種縱容在客觀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在地方優秀企業創出名牌后,通過“貼牌”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利潤;再次,消費觀念不成熟。普通消費者對所購商品往往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尤其是農民朋友,他們對假冒偽劣商品、“三無”產品以及欺詐行為等消費知識知道得不多,往往是不看商標標識,便宜就買,減價就搶,等發現質量問題又不知道投訴索賠,不但使自己蒙受損失,也給制假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為了保障群眾的食品安全,筆者認為,有關部門應該全力構筑“五道防線”:其一,以查處假冒偽劣產品生產窩點為主,構建防止假冒偽劣產品從生產領域進入流通領域的防線;其二,以查處假標識、假包裝物非法印刷活動為主,構建防止假冒偽劣產品喬裝打扮混入市場的防線;其三,配合商業流通改革,開展強制檢驗和委托檢驗,與市場負責人一起從進貨源頭構建防止假冒偽劣產品從流通領域進入消費領域的防線;其四,查處非法使用廢舊物資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主體,構建防止非法原料進入制假現場的防線;其五,以建立造假“黑名單”和質量守信企業信息網絡為主,在構建社會誠信體系中建立市場主體質量信譽防線。
江蘇省大豐市醫藥有限公司 郝家耕
江蘇省大豐市藥品監管局 晁心怡
食品安全治標更要治本
阜陽劣質奶粉事件暴露出了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作為食品安全監管協調部門,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該做哪些努力,筆者對此提出幾點建議:
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食品安全監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胡錦濤總書記說,群眾利益無小事。食品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件天大的事,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食品藥品監管系統義不容辭的職責和光榮的使命。我們要堅定信心,克服畏難情緒和不思進取的心態,完成好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的任務。
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高層次協調機制,抓好部門協調工作。食品安全監管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單靠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充分發揮“抓手”作用,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高層次協調機制,實現各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通過溝通協調形成共識,在共識中推動各部門認真履行各自職能,在組織、配合中形成監管合力,力爭在食品安全工作上形成各有關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局面,形成統一、權威、高效的監管體系。
加強制度建設,著力研究食品安全綜合監督的治本之策。針對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尋求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和途徑,而不僅是充當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救火隊”角色。筆者認為,目前應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法制建設。應抓緊健全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食品安全綜合監督提供法律保障,同時,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體制和機制,避免出現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等問題。二是制度建設。應建立和完善食品市場準入制度、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制度、食品安全監測與監督抽查制度、食品安全信息歸集和發布制度、食品安全綜合評價體系、食品安全預警和應急體系。三是信用建設。各級政府及部門要帶頭講誠信,同時要按照有關部署,以強化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意識為重點,積極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制度、誠信體系及失信懲戒制度。四是實施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對有關部門、地區落實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和考核。按照行政責任追究的有關規定,對未能認真履行相應職責,致使食品安全管理狀況不好的部門和地區,予以通報批評;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并導致嚴重后果的,追究監管責任。
高度重視農民飲食安全,探索建立農村食品質量監督網絡和信息網絡的途徑。農村食品市場監督力量薄弱,管理缺乏力度,我們應該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整體實現小康社會的高度,重視廣大農民的飲食安全,切實保護農民的利益,維護農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筆者認為,可以借鑒食品藥品監管系統農村藥品市場“兩網”建設的經驗,充分調動社會積極性,健全農村食品質量監督體系,選擇部分地區進行試點,設立鄉(鎮)食品安全協管員、村信息員,形成鄉村食品質量監督網絡和信息網絡,及時、快捷報告農村食品安全情況,并預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徐文林
體系建設刻不容緩
阜陽劣質奶粉事件再次敲響了食品安全問題的警鐘,筆者認為,加快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體系的建設已是刻不容緩。具體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以人為本,加強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隊伍建設。嚴把進人關,選拔專業技能突出的人才充實到各級執法崗位中去;開展優化組合、競聘上崗,激發青年的工作激情和沖勁。
加快相關法規的制定,建立責任追究制。加快相關法規的制定進程,盡快出臺《食品安全法》;建立“領導問責”制,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不僅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也要追究監管責任人和主管領導的責任。
制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制度。借鑒藥品監管經驗,建立食品安全綜合數據庫,制定食品信息采集制度、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制度、重大事故報告制度、重大事故應急求援預案、假劣食品信息報告和發布制度等。
建立打假懲劣長效機制。樹立“食品安全、人人有責”的觀念,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食品源頭污染的治理,實施嚴格的市場準入管理,加強“從農田到餐桌”各環節的全方位監管,形成打假合力。
此外,還要針對與人民群眾生活關系密切的農產品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生產,食品批發交易和消費四大環節,部署階段性的專項整治行動,變事后監督為事前整治,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福建省政和縣藥品監管局 余小平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