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整治有了成果還需鞏固
每年,各地都會由政府牽頭,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整頓食品生產經營市場秩序,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這對改善地區食品安全狀況,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而有效的推動作用。但部分地區在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結束后,由于忽視對整治成果的保護,致使專項整治期間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重點打擊規范的多種違法行為很快重新出現并蔓延,治理成果流失現象比較嚴重。
出現這樣的情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遺留問題整改不徹底。部分食品監管部門在整治結束時,“收兵”過早、過快,后續督查措施跟進不到位,對于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遺留的安全隱患是否整改及時、徹底,再沒有人過問。
部門協作基礎不牢固。在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過程中,依靠政府行政干預建立起來的部門協作機制,具有臨時性的特點,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約束,一旦整治行動結束,行政干預撤銷,各部門很快會重新回到“各自為政”的老路上去,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難以形成。
監督評估機制缺失。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結束后,由于缺乏完善的成果鞏固監督評估機制,使得后續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無法被及時發現并有效解決。缺乏監督評估,也助長了個別食品監管部門重“治”輕“管”的不良傾向。
長效管理措施推進乏力。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結束后,一些食品監管部門沒有將專項整治與長效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在推動食品安全長效管理措施的落實上,認識不到位、理解不深刻、行動跟不上,食品安全實質問題無法得到根本解決。
筆者認為,要做好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成果的保護和鞏固,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督促遺留問題整改到位。在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檢查驗收階段,各個檢查驗收組應對發現的食品安全隱患和需要整改的問題,要進行逐條登記,檢查驗收結束后,統一匯總移交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辦公室再以整改督辦通知書的形式,下發給相關食品監管部門。然后各監管部門依據監管職能,制定整改措施,加強監督巡查,積極落實整改。與此同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要組織專人,對督辦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復查驗收,確保遺留問題及時、徹底整改到位。
提高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廣覆蓋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普及食品安全知識,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主動參與意識。通過舉辦各類專業培訓班的形式,對行業從業人員開展系統的食品安全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質量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同時,加大對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和典型違法案例的曝光力度,給予違法犯罪分子以強有力震懾,促進行業的自警自律。
健全部門聯合監管制度。通過在食品監管部門間實行“協作函告制度”和“聯合督查制度”來強化部門間的協調與配合,提高綜合監管的效率和水平。所謂“協作函告制度”就是要求食品監管部門把日常執法工作中遇到的需要其他部門協作解決的問題、難題,以“協作函”的形式反饋給其他食品監管部門和食品綜合監管部門,這些監管部門根據收到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監管策略和階段工作重點,采取針對性措施主動配合解決。食品綜合監管部門則要對協作函告事項實施情況進行督導和檢查。所謂“聯合督查制度”,就是在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結束后,由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牽頭,定期從參與專項整治的食品監管部門抽調專業執法人員,組成市場聯合督查組,分片對整治過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回訪督查。
加強督查回訪。各地可由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牽頭,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紀檢監察人員、食品安全專家、消費者和企業代表等組成治理成果監督評價小組,制定包括市場監督、長效管理、抽樣檢測、群眾滿意度等指標在內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中長期評價標準,通過聽匯報、看記錄、查市場、訪群眾和抽樣檢測的方法,定期對市場進行督查回評,查找監管存在的薄弱環節,評估治理成果流失對食品安全造成的影響,提出科學具體的整改指導意見,督促有關部門迅速落實整改,并及時向當地政府交流和反饋,從而使專項整治成果能夠長期得到維持和鞏固。
江蘇省建湖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潘永成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